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饮福记 > 第五十三章 妙手提香醉翁之意不在酒3(第1页)

第五十三章 妙手提香醉翁之意不在酒3(第1页)

这日傍晚,阿榆正用小帚扫起小石磨里刚磨好的香料,要将其收入瓷瓶时,一名五十上下的婆子慢吞吞地走过来。

阿榆抬头看着她,眉眼带着恰到好处的讶异。

“葛娘子?”

葛娘子是御厨房里积年的老人,调味堪成一绝。

这几年年龄大了,锅铲用得已不那么利索,但光禄寺几位官员商议下来,依然重金将她留下,让她每日帮着尝尝饭菜,提供些改善的法子,另外再请她做些酱料卤汁,方便厨人们拿取使用。

但阿榆在知道葛娘子前,便注意到了她。

那日做完平平无奇的炸豆腐,分与众人食用时,按资历,葛娘子是第一拨拿到的人;待众人分完时,葛娘子已将她那份吃完,便向阿榆伸出手。

“再给老身一碟。”

阿榆抬眼时,看到她的眼睛。

因有了年纪,她的眼周松驰,有了许多细微的褶皱,让她的眼睛显得十分深邃,却还能看出那眼睛形状十分之美好。

想来,这娘子年轻时也是模样极出挑的女子。

她并非倚老卖老之人,也并非想占便宜的小人,但她理所当然地伸出手,眼睛里有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阿榆心中一动,毫不犹豫地又递过去一碟,转头便向全太官打听这葛娘子的来历和经历。

全太官虽是新任太官令,但先前也在光禄寺做事,上下俱熟,对前事倒也了解。

葛娘子早年丧夫,但年轻时也是第一等利落人,嘴里手里都来

得,愣是靠着一手好厨艺成了在御厨房站稳了脚跟。

秦池初任太官令时,她闻得这位并非以科举出身,而是以厨艺得了先帝青眼,意外平步青云,心下便有些不忿,初时闹过不少性子。

秦池并不生气,认真地倾听其意见,并一次次地亲自动手,跟她探讨肴馔改进的法子。便是初时不服,等后来确定人家厨艺的确更胜一筹时,葛氏那性气渐渐平了下来。后来发现这位秦太官不仅厨艺好,而且能诗会文,学识佳,且见识不俗,才被官家破格提拔,更加没了脾气。

秦池对葛娘子提出的提香调料极感兴趣,时常一起研究,数年相处下来,可谓情同姐弟。

后来秦池出事,葛娘子颇受惊吓,跟着大病了一场。

病好后,她沉默不少,老得也格外快,四十多岁年纪,看着倒似有五十出头一般。

阿榆也曾试探着问:“秦太官出事后,跟他走得近的人,多少都会受牵连吧?”

全太官叹道:“可不是!为了追索丢失的福酒,跟秦太官亲近些的人,都被翻来覆去盘问过。

当时的光禄寺卿怒了,说福酒丢失,我光禄寺有过失,愿领责罚。可你们跑来翻箱倒柜搜这福酒,敢情还觉得是咱们缺了这口酒,监守自盗将酒藏了不成?这等盗来的福酒,咱吃了求福气还是寻晦气?这才消停了些。”

“葛娘子受牵连了吗?”

“没有,饮福大宴时她刚好身子不便

,出宫回避了。等回宫时,秦太官已被锁进大理狱了,后来又拘押在家,听候处置。她从头至尾就没机会见到秦太官,随后又病了好些日子,谁还会留意她?”

所谓身子不便,应是指她那几日刚好癸水,怕冲撞神明;何况她年轻丧夫,本就是世人眼中的不详之人,故而祭祀那数日,她得离宫回避。

阿榆对这等“回避”很是不以为然,但听着无人留意葛娘子,她不由地留意起来。

福酒只是个幌子,分明有人挖地三尺,在寻找秦太官藏起的某件物事。

关系到幕后之人身家性命,所有相关人等不仅会被明面上的盘问,更可能有背地里的周详调查和搜索。

而葛娘子只是个会厨艺的寡妇,别无所能,事发后又不曾见过秦太官,看着嫌疑不大,会不会恰好逃过了那些人的搜查?

所以阿榆一直暗中关注葛娘子,然后便注意到,葛娘子似乎也在观察她?

故而葛娘子过来寻她时,她并不意外。

此时,与其说葛娘子在盯着她,不如说在盯着阿榆刚刚收起的香料粉末。

“寻常用紫苏叶提香,很少见小娘子这般,烘干磨作粉的。”

阿榆慢慢将粉末装入瓷盅中,笑道:“不仅要磨作粉,回头还要用陶钵慢火细焙,令紫苏香气引而不发,到时加入沸汤,只需一滚,香气便全吊出来了。”

葛娘子微一恍惚,“从前有个人,曾将葱末也焙干了留存,饮汤

时加入其中,辛味淡了许多,却保留着葱香。我尝着寻常,但有些人不喜葱臭味的,尝着却说极好。且还耐放,冬日里拿来点缀羹汤,很是悦目。”

她没说这人是谁,但阿榆在秦家三年,岂会不知这人是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