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叫做,最了解你的人,其实并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敌人。这句话放在晋王和随兰时身上是可以说得通的。
比如说,晋王就知晓随兰时喝茶时候的小动作。
他眼睛一眯,只觉得有些奇怪,但也不曾存疑。倒是宁朔瞧见他来有些诧异,等他走到跟前的时候才放下茶杯,行礼道:“晋王殿下安好。”
晋王并没有为难他。在他看来,宁朔也不过是皇帝手里的一把刀罢了。曾经这把刀是随伯英,不雨川,又或者是宋渭南,伍庆元,镇国公。
而现在回看,又有谁是安安乐乐的走的?
每个人都在皇帝的算计里逝去。他不例外,宁朔也不会例外。
他作为过来人,又知晓宁朔是顺王看重的,倒是乐意卖个好,他说:“你如今看着花团锦簇的,但也要看看过来人花期过后的结果。”
宁朔诧异他对自己竟然生出了教诲之心,倒是心情复杂。五年前,在牢狱里面,他们还曾彼此说过最为恶毒的话。
他神色难言的道谢,“多谢王爷。”
顺王是个直性子,“晋王兄怎么来了?”
晋王:“走到这边,便想起你,来瞧瞧你。”
晋王穿着铠甲,站在营帐之前,笑着道:“这是父皇一贯的手段,我早已经习惯。”
他开始写信了。
“你家先生怎么死的,你难道不知道吗?还有太子,镇国公——这些人的死,还历历在目,你怎么就相信皇帝会给你一个好前程?”
divclass="ntentadv"divid=&ot;txtid&ot;
宁朔举起了弓箭。
“这才是为什么虎毒不食子的缘故。”
顺王带着一家子人进了皇宫。
顺王就只好放下心爱的木头,来搭理并不怎么喜欢的晋王。
这其中的事情,遮遮掩掩,弯弯绕绕,晋王并不去多加了解。这都是细枝末节,但是现在,他却心里涌入了一股狐疑。
之前有细作写过一封信来。说太子之所以最后被陛下放过,是因为自戕,而他之所以自戕,虽然不知晓具体的原因,但是他曾经听太子和太子妃说过:随兰时回来了。
人可以说谎,但是木头不会。他只要学得多,见得多,便只要闻一闻,看一看,摸一摸,就能知晓这块木头叫什么,大概多少年了,生长在哪里,能做成什么样子。
冀州将军是他的人啊。
他再仔仔细细看战局,然后道:“父皇总以为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但他是人,又不是老天爷,怎么可能算无遗漏。”
他将信写好,放进了胸口的铠甲里。
宁朔拉弓,将箭射了出去。
但人却是看不透的。知人知面不知心,便是这个理。就比如现在,他觉得自己看不懂晋王。
但是晋王说:“太子兄死了,我也不知道活多久。太子妃聪慧,太子不担心,但是我家王妃却是个蠢的,怕是要劳烦弟弟帮我看顾一二了。”
再是像,也不会有如此一模一样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