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知之深 爱之切 > 二关于九条措施的几点说明(第1页)

二关于九条措施的几点说明(第1页)

《九条》措施公布后,多数干部群众拥护,但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同认识,有必要加以说明,以统一大家的思想。

(一)《九条》措施的核心,是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这《九条》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做文章。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我们选拔人才的视野太窄,范围太小,老觉得人才难选,自己把自己束缚住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坚决肃清“左”的思想影响,摆脱“论资排辈”的封建观念和“人要完人”等形而上学观点的束缚。因此,我们提出要树立新时期的用人观点,就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消除偏见,任人唯贤,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一方面,我们要大胆起用和广泛发掘各种人才;另一方面,选用人才也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这里要消除一种误解,就是有的同志认为,一讲不拘一格,就是不讲“德”,缺“德”也可以用。这种看法不对,是对“德”这个概念认识不清的表现。我们讲“德”,是指无产阶级之德、之德。可是过去由于“左”的思想束缚和习惯势力的影响,有些同志常常把一些偏见也塞入了对“德”的认识。比如,有的把有知识、有文化同有觉悟对立起来,习惯于把知识分子看成是缺乏思想觉悟的人;有的把重视业务技术同要求政治进步对立起来,习惯于把事业心强、专心从事科学技术和业务工作的人看成是脱离政治、不求进步的人;有的把科技人员因脑力劳动的特点带来的某些生活习惯,说成是自由散漫、不好管理等;有的把有独立见解、勇于创新同谦虚谨慎对立起来,习惯于把勇于发表个人意见、富有革新精神看成是“骄傲自大”“翘尾巴”等;还有的眼睛总是盯在某人“出身不好,社会关系复杂”,曾被当作“资本主义”典型批判等问题上,而不肯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这些都是对于人才的误解和偏见,是不能够与我们讲的“德”相提并论的。德才兼备和不拘一格,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蒋筑英、罗健夫以及许许多多蒋筑英、罗健夫式的优秀知识分子,不都用他们的行动表明他们是有很高思想觉悟的吗?陈景润出国讲学,节俭度日,把省下的上万元钱交给国家,以及许许多多知识分子积极要求入党的事实,不正是政治进步的最好说明吗?他们为了取得一项科研成果,除八小时正常工作之外,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这难道还不足以令那些一张报纸一杯茶,上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的人惭愧吗?他们所具有的独立见解、大胆创新、不怕风险的精神,不正是改革之年需要大力提倡的吗?

另外,即使有些人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毛病,也不能求全责备,使其一技之长得不到发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古人东方朔曾有一句名言:“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举大德赦小过,无求备于一人。”对人才的缺点过于苛求就会埋没他的长处,既要看小节,更要看大节,这才是对待人才的正确态度。在党员和干部队伍中,任何道德败坏的人(包括“三种人”)都不能进领导班子,这是原则、立场问题。但属于用人之一技之长,则不要因为一个人有缺点,曾经犯过错误而埋没了他的技术特长。

还有一个浪子回头的故事。周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浪子,小时候力气过人,性情暴烈,平时骑马射猎,并骚扰百姓,横行乡里。当时南山有猛虎,水下有蛟龙,也经常危害百姓,人称猛虎、蛟龙和周处是家乡“三害”。后来周处经当时著名学者陆云的教诲,痛改前非,上山杀死猛虎,下江斩了蛟龙,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个知识渊博、很有修养的人,最后为国光荣战死。这说明,人孰无过,朝闻夕改,就是好人,这就是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

总之,一是不要对知识分子和有才能的人产生缺“德”的误解;二是人无完人,不要求全责备,而要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只要有错就改,我们就要相信他、任用他,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来。

(二)《九条》措施的目的,是“招贤纳士”、博揽群才。招贤既包括外地的人才,也包括本地的人才,不要把这《九条》仅仅理解成是针对外地人才讲的,是只看重“远来的和尚”,县委没有这个意思。在人才问题上,不论本地、外地,只要确有真才实学,能够为我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做出贡献,都是一视同仁的。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吸收外地人才,以壮大我县人才队伍;另一方面,我们的根本希望所在,还是本县的人才,这是振兴正定所要依靠的基本力量和骨干力量。要通过调动现有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培养、扶持人才成长,鼓励、支持自学成才等途径,造就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担当起振兴正定的重任。

(三)要正确理解《九条》中关于给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以较高待遇的规定。《九条》中,对有突出贡献者,规定了利润按比例分成,给予重奖,晋级晋职,农村家属优先转吃商品粮,并给家属、子女安排适当工作,以及兴建“人才楼”“招贤馆”等条款。这里有一个界限,就是“有突出贡献者”。所谓“有突出贡献者”,应当是其发明创造或科研成果使我县得到了较高的经济利益,给社会创造了较高价值的人,或是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的人。对于这样的人才,给予较高待遇和报酬,是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比如,对帮助我县搞成项目其利润按比例分成的问题,是在保证国家拿大头、集体拿中头、个人拿小头的前提下按比例分成。看起来报酬高一些,但与他本人所创造的成果相比较,仍是相适应的。对于兴建“人才楼”“招贤馆”等措施,主要是为这些有突出贡献者解除后顾之忧,使其能够更加专心于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目前,我们的财力物力都很有限,加上其他一些条件的限制,还不可能面面俱到,对全县的科技人员和技术骨干都给予较高生活待遇,这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也要按照省委文件规定,尽可能地、逐步地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各级领导干部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要有“五百金买马骨”的态度和精神。燕昭王即位后,为报齐国曾经灭燕之仇,请郭相国荐才。郭相国讲了一个故事:有个国王买千里马,使者以五百金买回一匹死千里马的骨头,于是美名传开,人们知道国王连千里马的骨头都爱惜,更会爱惜千里马了。结果,很快得到活千里马3匹。你可把我当死马骨头,引来大批千里马。燕昭王觉得有理,为郭相国筑了行宫,倍加优待,又在易水河边筑起高台,上面堆满黄金,名叫招贤台,也叫黄金台。剧辛、苏代、邹衍等名士相继到了燕国,特别是乐毅,慕名而来。不久,乐毅率军攻齐,势如破竹,大败齐国,为燕国报了仇。要明白我们的知识分子并非贪财之辈。报纸上曾发表了一个调查报告,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知识分子最大的希望是使他们的知识才能发挥出来,为四化建设做出贡献,他们并不考虑什么优待条件,待价而沽。我们也不需建什么黄金台,就是要有一种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精神。谁能够重视人才,发挥他们的作用,人才也就慕名而来。贤才者,国之大宝也,县亦然。古人云,国之所以不治者三,不知用贤,此其一也;虽知用贤,求不能得,此其二也;虽得贤,不能尽,此其三也。一个县、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公社、一个大队,也是这样,必须知道人才的重要性。求其贤而尽其才,才能把本单位的工作搞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