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知之深 爱之切 > 一为什么要招贤纳士博揽人才(第1页)

一为什么要招贤纳士博揽人才(第1页)

现在,人才问题已经引起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普遍重视,并成为大家经常议论的一个重要话题。这个问题不会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也不会发生在打倒“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之后的一两年内,是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不是偶然的,它是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的反映,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必然结果。诗人龚自珍曾说,“一代之治,必有一代之人才任之”。人民要富裕,国家要富强,中华要振兴,就必然要求涌现出一大批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各种有作为的人才。可以说,没有人才,我们的经济就不会振兴;没有人才,我们的现代化目标就会化为泡影。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升平昌盛之世,总是伴随着大批人才贤士的出现;凡是有作为、有建树的历史人物,对人才问题总是高度重视的。像萧何月下追韩信、刘备三顾茅庐请“卧龙”等故事,已为大家熟知,成为千古佳话。这里,我想再讲一个古人荐贤用贤的故事,以期引起大家的思考。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大家都熟悉的人物,他的用人政策,历来被后人所称道。他当皇帝后,要大臣封德彝负责推荐贤才。可是几个月过去,封德彝一个人才也没有推荐出来。他不仅不举荐,还说自己“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唐太宗当即驳斥他说:“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意思是君子选用人才好比使用器物,应该各取所长,因人而异。不这样,难道还能向其他朝代去借人才吗?你推荐不出人才,只能说明你不识人才,怎么能说没有人才,这不太贬低天下之人了吗?唐太宗排除阻力,广开才路,不拘一格,提拔新人,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就是发现和重用马周。马周出身低微,家境贫寒,寄居在中郎将常何家中做门客。有一次,唐太宗要求大臣“极言得失”,就是让大臣们给皇帝提意见,马周替常何写了一个有20多条意见的条陈。唐太宗看后大为欣赏,当他从常何嘴里知道是马周所写时,立即派人去请,因为来得慢了,他还派人去催。唐太宗亲自同当时仅29岁的马周谈话,认为他很有才能,就安排他在门下省当官,以后不断提拔。马周帮助唐太宗处理了许多复杂事件,成为一时的名臣。由于唐太宗不拘一格,广开才路,重用贤才,使得他统治的时期,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少有的升平时期,出现了有名的“贞观之治”。

从现代来看,人才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这已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史所证实,同样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史所证实。大家都知道,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为我国国防尖端工业的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20世纪50年代,当时还在美国的钱学森想返回祖国。美国海军部次长金波尔电告美国移民局说:“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那些对我们来说至为重要的情况,他知道得太多了。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5个师。”那位金波尔,虽然对中国人民颇不友好,但却有一点可取之处,他说钱学森“抵得上5个师”,说明他很懂得优秀人才的巨大价值。这方面的事例报刊杂志屡有报道,大家都曾看到,我不再多讲。

下面,我想着重从我县的情况,来谈谈人才的重要性。

我县仅有大专以上毕业文化程度的379人,加上自学成才或中专毕业后取得技术员以上职称的256人,其中助理工程师以上的138人。人才不足,已成为阻碍我县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特别是经济部门,除少数企业暂时能够应付局面外,大多数企业和单位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科技人才和技术骨干力量不足的局面,有的甚至到了连正常生产都无法维持的地步。举几个例子:我县制酒厂是个亏损严重的企业,生产酒总是赔钱,目前贷款已达108万元,每年仅利息就将近10万元。这样一个企业,他们不想打翻身仗吗?想,恐怕从厂长到工人都在想。可是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不是干劲不足,而是人才不足,全厂170多人没有一个技术员。近来他们抓了一个新项目——生产酒精,搞好了可以赚钱。他们从外地聘请了一位工程师主持试制,今年3月份试产成功,可是那位工程师一走,却又连一斤酒精也烧不出来了。没办法,最近几天他们又从石家庄请来3位内行帮忙,眼看酒精快要烧出来了,却又都漏掉了。一查原因,原来是酒精塔的组接处,本应用石棉垫来密封,可他们为了省钱,却用了马粪纸。时间一长,必然要漏。出发点是好的,可是干了外行事。假如他们厂有一个懂技术的、内行的工程师或技术员作指导,就不可能走这样的弯路。他们的书记、厂长很辛苦,工作热情很高,工人们也很辛苦,为什么生产搞不上去?很关键的一条,就是缺乏技术人才。我县色织厂同样也存在这类问题,全厂400多人,仅有1名大学生技术员,而且技术骨干队伍也很薄弱,新产品没有力量搞,设备坏了也没有人能修。全厂111台织机,在国内讲是比较先进的,可是坏了修不了,经常有二三十台停机。厂领导班子几位同志很辛苦,轮班倒,连轴转,天天钉在厂子里,但是一季度仍然出现亏损。厂领导说,他们是辛辛苦苦地挨批评。为什么会这样?除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外,很关键的一条,同样也是缺乏技术人才。再举一个与他们不同的例子,朱河大队地毯厂,1971年建成投产,但由于技术水平低,造成成本高、利润低,而且只能干低档活。后来他们从保定地区请来一位有40多年经验的老师傅当顾问,一年就大变样,不仅年利润达到35000元,收入大增,而且扩建了厂房,添置了设备,增加了30名工人,进一步扩大了生产能力。这些事例虽然是一些侧面,但是很能说明问题,它说明了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发展经济的当务之急。

再从我县今后的经济发展方向方面,看看人才的重要性。实现我国人民生活提高到小康水平、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两个目标,是我们各级干部和群众最关心的问题。1980年我县工农业总产值17795万元,去年人均收入280多元(包括家庭副业收入),要实现小康和翻两番,也就是说,到2000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要达到711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20元,任务相当艰巨。

靠什么实现这两个目标?必须先弄清经济结构、布局和重点。农业方面,从我县传统的农业种植业情况看,目前若没有重大技术进步为条件的话,只能是稳步发展。粮食亩产在1200斤左右徘徊,说它徘徊,就是说今年是1300斤,明年可能不到1200斤;棉花也是在120斤左右徘徊。产量或高或低,这都要看气候好坏、劳动积极性高低和对现有技术成果的掌握运用。农业大包干责任制的推广和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农民对科学技术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这都是政策的威力。但政策的威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在大包干责任制落实比较好的地方,已经看到这种苗头,积极性有了,可是科技掌握太少,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说到一定阶段,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将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逐步摆脱气候等恶劣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活动的限制,在这些方面的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我县单靠农业种植业不可能达到翻两番的水平。翻一番如何,还要看努力结果,看来也是很艰巨的。从目前情况看,大面积调整作物布局,上茬小麦下茬棉,这就很了不起了,这样搞到每亩300元的经济收入就很不简单了。农业种植业一定还要抓紧,决不能放松,但要看到它的发展不是无限的,幅度不会很大,这一点一定要清楚。

多种经营要有一个大发展。去年初见成效了,家庭种植、养殖业,特别是其中的鸡、兔养殖有很大发展;养牛有较大潜力,无论是原料还是市场,前景都很广阔;蘑菇、草莓等种植项目也有潜力可挖;两河滩的改造,去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号召下已全面展开,林果的发展是乐观的。上述各项以及很多其他的种、养项目,都有较大潜力,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比起山区、沿湖海江河的地区,人家的优势比我们大,我们的资源不如人家丰富,我们的传统项目不如人家多。所以说,一种二养,还不是我县真正的优势。什么是真正的优势?就是具有一种人无我有、人劣我优的条件。所以说,除在种养方面仍需做出种种努力(包括疏通流通渠道等)来大力发展外,若要实现两个目标,还要考虑别的出路。

出路何在?我看在于大上工副业,靠城市吃城市,靠铁路吃铁路,发展商品经济,上工业项目。我县上工业有许多别人不能比的优势,与外地一些经济繁荣地区条件也相近(当然比不了广东,也不如江苏、山东),这优势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交通发达。有京广、石德两条铁路干线;有若干条公路干线和支线。二是能源供应情况算是好的。不久将建成11万千瓦电站,可以缓解当前用电紧张状况;煤炭供应也较好,比南方优越得多;油的供应虽紧张,但这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总之,能源的供应对我县工业发展起着保证作用。三是靠近城市。距石家庄市15公里,距北京市270公里,距天津市也不太远,发展经济协作渠道多。人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要靠城市吃城市。四是剩余劳力多。目前,我县长年在石家庄市干活的人已近万人。全县20万劳力,有5至10万从事农业种植业足矣,其余可搞多种经营,搞工业、商业。一方面发展多种经营需要剩余劳力,另一方面剩余劳力要找出路,既是条件也是目的,离土不离乡嘛!五是工业利润大、产值高。要想翻两番,还得靠工业。这是一个老问题了。人们一定会说,做梦也想上工业,但“上工业之难,难于上青天”,没有门路,又没有技术,如何上?

先说上什么,绝不能盲目上。一是不能步人后尘。意思是不能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二是不能只去拣人家已经淘汰的旧设备、旧工艺、旧项目,这样耗能高、效益低,没有竞争力。三是不能贪大求洋。搞大洋全,投资大,资金周转慢,长期不翻本。应该上的项目,总的原则是:投资小,见效快,能耗低,成本低,转产快,资金周转快,原料、市场广阔。县办工业和社队企业一齐上,重点上社队企业。一要立足本县资源,发展加工业,如林果、食品、肉类和农副产品加工。二要上与大城市、国营企业配套的偏门产品,学做一种贴在鲸鱼身上的小鱼。大工业认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们没有肉吃,吃鸡肋也是好的。三要发展人无我有的新产品、冷门产品、独家产品,这也是最应重视的,“一招鲜吃遍天”嘛,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能有力地打出去;形成自己的龙头产品,能一带一大片,一带一条线。

如果全县四五十个县办企业和25个公社、220个大队都有自己的新产品、一招鲜产品,有大批拳头产品,有若干个龙头产品,那么,劳力就有出路了,我们的日子就好过了,经济也就发达了,翻两番、人均800美元就大有希望。

如何去实现这一美好的理想?理想的实现必须靠现实的努力。没有项目,没有新产品,没有技术,没有原料,没有市场,这些仅是表象,归根到底还是没有或缺乏人才,或者是没有充分发挥现有技术业务人才的作用。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虽有大小之别,但道理是一样的。经济发达国家,如日本,国土资源很贫乏,但它靠众多的技术人才,便能在经济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美国正是因为在二战期间聚集了大批为躲避德国法西斯迫害而流亡的欧洲科学家,才加速了美国科技各领域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领先的南海县、中山县,也是靠开发人才资源,招来大批港澳同胞,引进大量新项目,并以此得到很大发展。

试想,如果一个人拿出一项每年能带来10万元利润的新产品设计方案,我县四五十个县办企业和25个公社、220个大队都有一个这样的人才的话,就可以创造出3000多万元的利润,这将是我县现有县办工业利润的10倍,这样就需要300名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如果每个生产队都上一个新项目呢?还有农业、种植业、多种经营再来个大发展,又将需要多少新技术和人才呢?这就够多了。

发展经济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这好比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两个车轮。而要使车轮运转自如,稳步前进,就需要靠人去驾驶,要靠人的聪明才智,要靠有较多知识、较高技能水平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归根结底离不开人才的积极作用。“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人才问题,既是振兴正定的当务之急,也是具有战略意义的百年大计。对人才问题早认识、早重视、早去抓,我们的经济工作就早主动、早搞活、早见效。反之,我们就将陷于被动,甚至一事无成。可以预言,人才的开发将会带来巨大社会财富的创造,人才的聚集会带来经济的繁荣。而人才的聚集以及技术专门人才积极性的调动,靠什么?只有靠政策,一个有吸引力、有感召力、有推动力的政策。于是,县委就以此为出发点,经过几次讨论,几易其稿,形成了放宽政策、博揽人才这《九条》措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