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她爷爷偶尔带孙子的粗糙手法,就知道他在照顾孩子方面完全是个甩手掌柜,而且她可听她爸说了,她爸小时候是在亲娘和两个姐姐背上长大的,家里的三个女性轮流带着他,这里面可没有她爷爷一点事。
不仅不照顾孩子,她爷爷对几个儿女也不怎么放在心上,她爸爸十来岁出走。后来家乡遭遇了旱灾,父母兄弟姐妹都到别的地方生活了。
为了不让不怀好意的人盯上,老太太还得对外隐瞒这个儿子的存在。
所以等部队平定后,她爸爸托人找了亲人们,找遍了好几个省份,都打听不到可靠的消息。
最后,还是她奶奶放心不下这个儿子,又举家搬迁回了老家生活,他爸爸才和家里人联系上,要不然可能一辈子都音讯全无了。
老太太从来就没有想过扔下原先的家,就怕小儿子找不到他们。
孩子一个都不能少,为了孩子们都能陪在她身边,她硬是压着最上面的儿女们,有远见地不让他们在逃难的地方结婚生子,回到原户籍才张罗他们的亲事。
儿女的种种事情,都是老太太在考虑,在办。她爷爷连出声都没有出声,哦,他也出声了一回。
那就是反对再次搬迁回老家,因为长途跋涉,太麻烦。反正他还有四个孩子陪在身边。
还是老太太带领着两儿两女背粮抗锅离开时,他才不情不愿地跟上来。
这还是老太太亲口告诉她爸爸的,因为长痛不如短痛。
知道儿子发达后,她爷爷闹了不少么蛾子,必须让她爸爸满足老家的那些个长辈们的要求。光是为了儿子儿媳不生孩子的事情,就像想代子休妻,重新给儿子塞他觉得好生养的新老婆了。
为了不让老头子将小儿子的前途折腾完,小儿子就必须拎得清了。
要说她爷爷为她奶奶丢了荣华富贵,这不不是她爷爷个人的选择嘛,难道她奶奶一个丫环还能硬逼一个少爷嘛?哪怕这个少爷不受宠。
既然自己的选的路,那就自己负全责,别说什么「我为了你……」,「要不是你,我怎么怎么样……」
要真论这个,她奶奶不也是丢了自己的富足生活,一起吃苦了嘛。
他爷爷提出私奔的时候,她奶奶完全可以不答应,跟他断了,然后去跟太太邀功,说要去别的房里做事,一心想把侄女嫁给继子的太太难道不会答应?按照这位太太宽厚的为人,都可以让继子先纳了她奶奶。
这太太是老式女子,她爷爷丶父亲丶兄弟丶丈夫没有一个不纳妾的,她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觉得男人娶几房姨太太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她还亲自给自己的丈夫介绍过相好呢。
申明瑚老大不服气,但却没有出声跟周念淮辩论起来,芝麻重要还是西瓜重要,她当然知道,她本意就是为了让周念淮释怀,本末倒置争论起来算怎么回事?
之后的几天申明瑚过得舒心无比,二伯和爷爷被大家联手收拾了一顿后,安安静静地当个哑巴,没再说什么扫兴的话。
虽然乡下的物质没有首都大院丰富,但哪怕是她最不成器的二伯,他的小家放在十村八乡也是殷实人家。
农村人平时节俭,炒个鸡蛋就算开荤了,但极为热情好客,攒起来的好东西都是用来招待客人的。
申明瑚这一来,三个家庭都将家中的好食材往灶台上放,生活就是衣食住行。
住在老家的这些日子,主要就是「食」,这伙食质量就是申明瑚的生活质量,可以说申明瑚的一日三餐吃得不必城里差。
鸡丶鸭丶鱼丶鹅丶猪
轮番上桌。
老太太还从生产队买了点羊奶,用来补充她的营养。肉蛋奶没断过申明瑚的,而且乡下用大铁锅和柴火做饭,申明瑚觉得这样做出来的饭菜特别香,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她觉得自己的下巴都被吃得有些圆润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