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晏凛渊闻言,心中冷哼一声。
皇叔这一番话看似有理,实则是想转移众人视线,让这场舞弊案草草收场。
怕不是心里有鬼?
他上前一步,“皇叔所言有理,可五军都督府勘合、工部造纸、礼部贡船疑点重重,不彻查,科举开了又有何意义?”
昌和帝靠在龙椅上,目光在晏凛渊和晏玄瑾之间来回游走。
晏玄瑾转着扳指质问,“三司办案公正,如今人证物证俱全,按律处置即可。
定王一再要求彻查,莫非是信不过我朝司法,质疑三司官员能力?”
晏凛渊目光锐利如鹰,“皇叔说人证物证皆在,可赵文远暴毙当场,死无对证,这所谓的人证,可信度究竟几何?
还有这物证,一夜之间便成了定案铁证,焉知不是有人暗中操弄、仓促炮制?
如此轻易得来的证据,就这般草率定案,如何能让天下人信服?”
用特供澄心堂纸印制带暗号考卷,再借贡品渠道送入贡院,以此调换寒门学子答卷。
分明涉及工部、礼部、五军都督府,牵一发而动全身。
区区一个李主事和几个匠人,绝无能力布下如此庞大的局。
“陛下,定王、端王所言皆有理。科举不能久拖,舞弊案也得彻查。
依老臣看,一边筹备春闱,一边让定王牵头彻查,务必在春闱前查明真相。”
杨廷和缓缓出列,众人顿时安静下来。
这位三朝元老,在朝堂上威望极高,他的每一句话都举足轻重。
昌和帝思索后道:“杨阁老所言极是,就依此计。春闱筹备交礼部尚书,务必万无一失。”
退朝钟响时,孙鹤龄经过晏凛渊身侧低语:“定王可知《礼记》有云’水至清则无鱼‘?”
晏凛渊冷笑,“本王更知水清鱼跃,这朝堂,也该清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