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只放七天假,徐茂还是有点心虚的,不过大家没觉得不妥,反而兴奋地欢呼,仿佛七天假期已经是天大的恩赐了。
众人纷纷向徐蘅道谢,形成共识,还是徐蘅的话好使,随随便便一句贺词就让大家休息七天。
吴洪英和杜采文依次敬过,轮到邓绿华,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简陋到极点的晚宴,露天,野地,星星低垂,篝火烈烈。
身边的人出自真心地笑,不是谄媚讨好硬挤出来的假笑,可以无所顾忌地盘腿而坐,不用在意礼仪是否出错,姿态是否不雅,也没有居高临下、令人不适的目光审视、打量。
邓绿华感觉无比轻松,清冷的凉风吹过,所有烦恼都不见了,她明明没有喝酒,却觉得晕晕乎乎,如在梦中。
军中不许饮酒,此时此刻,邓绿华遗憾,没有美酒助兴,有些可惜。
“我愿元帅吉祥如意,岁岁平安,大计即成,扫清祸乱平天下,济世安民定江山。”邓绿华站在风里,明明是贺词,她笃定的语气却像明天徐茂就能登基称帝似的。
徐茂听得一激灵,笑呵呵道谢,不敢让后面的人继续祝贺,她心慌,赶紧起身说:“大家皆有贺词,那我更不能少了,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希望新的年岁,大家能踏踏实实读书,平平安安训练,身体健康,幸福安乐。”
本来大家以为徐茂会激励众人再接再厉,努力奋斗,早日夺得江山社稷,享受荣华富贵,谁知只是如此平凡的期望。
唐折桂趁人不注意,悄悄嗦一口饺子,面对众人疑惑的神情,不由生出世人皆醉我独醒之感,还得是她出马。
“元帅的意思是咱们读书好才能为元帅分忧,理解元帅作战意图,默契配合,你瞧瞧,就是不读书,大家都不晓得元帅话里的深意。”唐折桂无奈地摇头。
周围人默然无语,说得好像你读书多好一样,不知道谁每天上课如上坟。
不过唐折桂所言有理,她们要努力读书,追赶元帅的至高境界,尽力不拖后腿。
唐折桂继续分析道:“身体好才能更好为元帅上阵杀敌,扫清障碍,不然病歪歪的,拳头使不上劲儿,怎么征战四方,震慑天下人!”
大家点头,再有能耐,也得有个健健康康的身体发挥出来,不然也是白搭。
元帅的话平平淡淡,却饱含对大家的关切与期许。
众人胸口暖流汩汩淌过,身体里爆发无穷力量,精神倏地振奋,如同打了鸡血,想要狂背屈夫子的《离骚》,就地做平板支撑冷静冷静。
徐茂讲话结束,让大家快吃饺子,别放凉了,回到自己的位置,动筷子吃饭。
另外放假是放假,但不能所有人一起放,还是得安排人值班,只能轮休,大家围着篝火跳舞时,徐茂规划休息时间,分成三波轮流休息,这样她就可以休二十一天,美滋滋。
徐茂收下杨牧送的人,没有进攻的意思,但她又放走汤腾,杨牧摸不清她的路数,不敢轻举妄动。
汤腾忌惮徐茂手握他的把柄,也夹起尾巴做人,退后几十里,龟缩在应绥县整顿军队。
长安城门前除了遍地尸体空空荡荡,无人把守,城内百姓小心翼翼地上街探察情况,发觉叛军不见,他们立即拖家带口逃出城。
横七竖八的尸首震骇众人,百姓齐齐吸气,“这是来了什么人啊?”
“那天我听见有叛军喊,说什么忠义军的,也不知是何来路,这不是咱们应该关心的事情,快走!”
百姓跨过尸首,慌忙逃窜,忠义军的名字给他们心上蒙一层阴影。
躲过叛军烧杀抢掠的百姓逃走,城中一空,只剩杨牧的人,杨牧派人出去查探徐茂营地情况,回来的探子禀报道:“陛下,她们守卫少了很多,远远看进去,十分清冷,像是没有多少人,训练的叫喊声也低许多,属下在外守了几天皆如此,初步估计,营地里至少不见七,不知徐茂调兵去了何处。”
杨牧惊疑,忽地往后一仰,“当真,你可看清楚了?”
探子道:“千真万确,下午营地里万籁俱寂,只有少许来回巡逻的士卒,再不见其他在外面走动的人。”
“那她是去了哪里……”
杨牧百思不得其解,徐茂落子诡奇不定,杀进宫了中途撤走,抓到汤腾了又放离,好似猫捉老鼠,气定神闲。
“徐茂可在军营?”杨牧立即问。
探子回忆道:“好像不在,属下听到议论,说徐茂好几日没出帐子,不曾见到人,军务皆由吴洪英接手掌管,应是不在营地,否则怎会将军务托付给别人。”
杨牧抚掌,感慨道:“好啊,我们的时机到了!”
“陛下?”
杨牧道:“徐茂是个能人,若可收为己用,那么朕的千秋霸业便不用忧虑了,总比做难缠的敌手好。”
“立即出兵,围了徐茂的营地,活捉吴洪英,这些人在我手上,不信她能舍弃。”杨牧当即下令。
探子惊道:“如此,惹恼徐茂,适时怒气难平……”
杨牧不在意地说:“我们在这边生米煮成熟饭,等徐茂赶回来,为时晚矣,她还能杀了手下士卒的夫婿不成?”
一方面,拿她手下作为要挟。
另一方面,徐茂毕竟做不了名正言顺的皇帝,如果她愿意乖乖听话,他可以与徐茂共享天下,分她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