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屏屏的种田日常 > 第 115 章(第2页)

第 115 章(第2页)

这些鸭蛋会被送去镇上,分成两份,一份孵化、一份售卖,流程跟荣山村养的乌鸡一样。

一件事只要有了参考,其他人学着去做就会容易得多。

半个月后,盛屏在木器铺后院招待‘进货’的周全。

刘府迟迟没动静,盛屏只能按住不动,荣三点那里的白瓷器皿囤了五个大箱子,除了每半个月定期给刘府送一支新制白瓷花瓶外,轻易不显露人前,就是同村人也都藏着没说。

不过这仅限于大件和成套的白瓷制品,像是装胭脂水粉用的小瓷瓶,或是装香膏和其他衍生品用的小瓷罐,虽然没有摆上货架,还是拿出来给周全看了看。

周全从荣田渠遮遮掩掩的态度里明白过来,他们的白瓷工艺已经很成熟了,但碍于一些要命的规则不得不藏着,于是他也装作不知。

盛屏除了让荣三点折腾白瓷,也让他在其他产品上下功夫,现有的瓷石种类不多,意味着颜色上面的选择不多,但是可研发的种类是很多的。

除了厨房用品、花瓶、酒器,小摆件也是能做的,只是荣三点舍不得料,总觉得做个猫啊狗啊之类的东西太浪费的,但盛屏开了口,他也没二话,没出五天,一批拳头大小的陶瓷小动物出窑了。

这批新产品摆了一托盘放在茶具旁,周全爱不释手,看了又看,“好好好。”

每回他从万牛镇带回去的商品总是卖得很快,他赚了不少,心底对盛屏还有几分佩服。

盛屏对周全抱有很大的期望,他可是日后开超市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

如果说盛屏第一次出现开超市的想法属于异想天开,在这一次看到码头繁忙景象以后,那座遥远的飘渺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似乎近了一些,而随着她在镇上待的时间越久,越觉得这并不是空中楼阁。

荣山村的工坊跟现代工厂差别只在速度,已经是成熟的流水线作业了,仓储是万牛镇,那些进货的商人则是品牌代理,只要货源稳定,这超市还真能开起来。

这时的杂货铺其实就是小超市,只是品类相对单一,超市无非就是很多个杂货铺组成的大杂货铺。

可是一个县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得把范围扩大,以万牛镇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凭借波浪江连贯万安镇、万山镇和岷县县衙,又从波浪江往外扩,往南就是江南,江南富庶,消费能力高,超市开在那里潜力最大。

去江南,盛屏首先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钱不够,超市占地很大,不管是租还是买,价格都不会便宜,其次竞争对手多,那边工艺肯定更胜一筹,要想脱颖而出,价格和质量总要占一头,这就需要去仔细调研,然后再根据结果做出决定,才能规划出具体的发展策略。

想到这里盛屏叹一声,还是先把点心铺和胭脂铺重新开起来再说吧。

一个月时间过得很快,烧毁的两排商铺已经重建好了。

盛屏带着圆圆把铺子重新装修了一遍,延续了之前的风格,略有区别的是位置。

那些被烧的铺子有两家是蒋家的,蒋家已经变卖了万山镇所有产业,牙行得了信儿,马上讨好的告诉了林大夫人,林大夫人就把那两间铺子买了下来,又转租给了盛屏。

所以盛屏现在有四间铺子,她又跟其他商户商量换了店铺位置,点心铺和胭脂铺都扩了些,还各有一个后院。

点心铺没什么好动的,跟原来一样就行。

胭脂铺则在后院弄了一间茶室,相当于VIP室,主要是让贵人试新品和彼此间交流化妆心得的,毕竟走的路线不同。

开业那天,街面上热闹得像是有庙会。

商户们许是看了良辰吉日,开业的日子选的就那几天,一连十来天,天天有铺子开业,开业免不了热闹一番,白天酬宾半价,鼓乐吆喝,夜里鞭炮烟花,舞狮游街,轮番上阵,就是过年也没这么热闹。

盛屏让圆圆跟着喜儿在胭脂铺做事,头三天主要是看,其他别想太多。

盛屏做出一批薄荷香露和一些衍生品,给林府私塾的学生、先生一人送了一罐薄荷香膏,在店铺门口挂上海报,画的是书生一手按额头,一手捧书,妻子在一旁点香,案几上还摆着其他薄荷制品,配字:提神醒脑。

也不知是谁出的主意,海报一挂上去,还没来得及吆喝,一个书童打扮的人来到店里把跟薄荷相关的产品买了个遍。

这边书童刚一走,又一个小厮打扮的人来了,也是要的同样的东西。

一天下来,书童、小厮、丫鬟轮换着来,让人以为胭脂铺生意好得不得了,但其实只把薄荷类产品买空了。

而来的这些人,有那么一两个是盛屏眼熟的,他们常出入林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