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花烛台伫立在寝宫的案几上,洒下暖橙色的柔和光晕。
烛火像是被一双无形的手拨弄,不安分地摇曳着,将众人的影子肆意拉扯,在雕龙绘凤的墙壁上晃动。
赵昀端坐在雕花椅上,表面故作镇定,右手却反复摩挲着衣角,手指因为用力泛白。
明教众人围坐在摆满珍馐佳肴的桌旁,酒足饭饱后,欢声笑语在寝宫中回荡,他们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唯有杨过双眉紧锁,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空气,在脑中反复思索着紫袍太监的话。
“过儿,夜深了。”小龙女迈着轻盈的步伐走来。
她怀中,杨珑和杨沐风早已酣然入梦,稚嫩的小脸上挂着甜甜的笑容,睫毛随着呼吸微微颤动。
杨过微微点头,目光扫过瘫坐在角落的紫袍太监,随后对公孙清吩咐道:“看好他,绝对不能让他出意外,此人身上还藏着诸多秘密。”
公孙清双手抱拳,身子一躬,朗声道:“教主放心,属下明白!”
说罢,带着几个教众,将紫袍太监押往偏殿。
赵昀被安排在角落的软榻上,他刚一躺下,眼睛便直勾勾地盯着房梁,思绪如潮。
他对明教众人闯入皇宫既愤怒又恐惧,一想到明教势力竟能直捣皇宫,一股寒意便从脊背升起。
更让他震惊的是紫袍太监私下与蒙古人的勾结,如此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竟隐瞒着自己。
他越想越觉得事态严重,若处理不当,不仅自己的皇位不保,大宋江山也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这一夜,赵昀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辗转反侧间,窗外的天空渐渐泛起鱼肚白。
当第一缕阳光如利剑般穿透雕花窗棂,洒进寝宫时,赵昀早早起身,在太监们的伺候下,重新换上华丽的龙袍。
在繁琐的穿衣过程中,他眼神空洞,思绪飘向远方,分不清此时自己身处何地。
杨过和小龙女也带着孩子起身,看着赵昀身着绣满金龙的华丽龙袍,杨过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戏谑的笑容,调侃道:“皇帝,今日咱们就去见识一番你的金銮殿。”
赵昀苦笑着点头,笑容中满是无奈。
他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在疯狂盘算着如何在朝堂上挽回局面,维护自己的威严和大宋的体面。
晨光熹微,太监们高举宫灯地在前面引路。
杨过夫妇抱着孩子,与赵昀一同走出寝宫,朝着金銮殿走去。
一路上,宫殿飞檐斗拱,琉璃瓦在晨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光芒,气势恢宏。
檐角的铜铃在微风中发出清脆的声响,却无法打破这压抑的氛围。
众人各怀心事,无心欣赏这皇家的威严。
赵昀走在最前面,脚步略显沉重,身后跟着杨过夫妇,再往后是明教众人,他们个个神色警惕,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每一个角落。
路过的宫女太监们见此阵仗,吓得纷纷跪地,大气都不敢出。
来到金銮殿外,杨过抬头看着高大的殿门,不禁出声感叹:“皇帝,这就是你早朝的地方吗?”
赵昀闻言,脸色瞬间变得煞白,嘴唇微微颤动,却又不敢出声反驳,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不要出什么大乱子。
殿内,文武百官身着不同品级的朝服,按照文东武西的顺序,整齐排列。
文官们头戴展翅乌纱帽,身着绯色或青色长袍,手持象牙笏板,神色庄重。
武将们则身披闪亮的甲胄,外罩绣有猛兽的锦袍,腰间佩着宝剑,威风凛凛。
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低沉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宛如嗡嗡作响的蜂群。
当赵昀带着杨过等人走进大殿时,所有人瞬间愣住,现场一片死寂,仿佛时间都凝固了。
这些官员们看到皇帝身后跟着一群陌生面孔,且其中还有女子和孩童,再度低声议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