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达钱塘时,夜幕微垂,明月正当空。
歇宿的馆驿粉墙黛瓦,檐下点了几盏错落的灯火,轻微的虫鸣声不知疲倦地响着。
馆驿里的侍者伫候已久,垂首引着他们去往院中,“孙大人仍在阳羡统领引渠一事,钱塘赈灾等事务暂时是由主簿沈大人在批办。”
“沈介之?”裴璋凝思一瞬,问道。
侍者恭敬称是,“公子连日奔劳,今夜还请安心歇下,沈大人明日便会前来谒见。”
裴璋点了点头。
阮窈低眉跟在最后面,听见“沈介之”三字后,心间不由微微一动。
这名字实在有几分耳熟……
第二日她早早起身,梳洗过后有侍女送来膳食。
阮窈想了想,劳烦她为自己取一套侍女的衣衫来。
钱塘并非是燕照园,她初来乍到,实不想哪日走在街上再被流民讨要财物。
换好衣裙,阮窈刚走出宝瓶门,便听见小院外头有两名脸生的侍从正在交谈。
“水患如今可是个顶棘手的差事……孙太守要是遭了惩办,我们大人也讨不到好……”出声之人语气愤愤然。
“成天说些晦气话,沈大人可是上过战场的——鲁郡一役多少人遭殃!大人还不是好好的……”
侍从察觉到了阮窈的脚步声,然而见来人是个侍女,并不以为然。
阮窈望着青石板砖愣了好一会儿,这才如梦方醒。
原来是他……
*
三日后,裴璋差人向当地士族及富商秉公筹募银钱,随后将钱塘原本的八座粥场扩建为十二座。
世庶有别,大多士族实则并不关心庶民的死活,更莫要说是为此主动施以援手。
只是裴氏如今势大,又与四皇子萧寄不久前刚剪除了崔氏,谁也不愿为了区区银钱加以得罪。
“钱塘共有多少座寺庙?”裴璋望着桌案上摊开的舆图,问道。
沈介之沉吟片刻,”约有八十座。”
他指节屈起,一下一下地轻敲着桌面,“坐吃山空非长久之计,可择其中香火隆盛之地,劝导僧尼雇佣流民修缮或新建寺中殿堂,以工代赈。”
“公子妙算,”沈介之称许,“端午将至,西子湖畔的竞渡是否循旧例照办?”
裴璋颔首,“照办,且比从前再多延四日。”
议完事,二人从书房而出。
裴璋推开门后,有轻快的脚步声迎上来。
眼前人穿着女使的装扮,裙衫素淡,午后天光落在她脸上,映出一双盈盈动人的眼。
见到阮窈在外等候,裴璋并不觉得意外。
接连三日,她都是如此。若自己外出,她便要在院外守着他回来。
沈介之见状一愣,微低下头告退。
只是快要走出院门前,他又侧目回望了一眼。
女子跟随在裴璋身后,本在轻声说着什么,随即好似察觉到了他的目光,丝毫不回避,反倒眸光微动,笑意盈盈地与他对视。
见沈介之走了,阮窈这才收回心神,从袖中取出一个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