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这个谣言其实没什么根据,可不论事情是真是假,一个本该隐密的消息会就这么传出本就是十分耐人寻味的事……也因此,有资格与司徒家联姻的几大世家都不约而同地缓下了抢女婿的脚步,准备视情况的发展静观其变。
——当然,这些风风雨雨毕竟还是在台面之下的。身为当事人的司徒延卿一如既往地对流言表现出了谤议由心的态度,公务上也没受到分毫影响,不仅将户部的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和楚越合作的改革议案也有了极大的进展。一个多月后,当全城的百姓还沉浸在司徒延卿到底有后无后的议论中时,朝中却已因这两位年轻俊杰共同提出的改革条陈而为之震动。
大齐国祚尚短,许多制度都仍是沿袭旧朝,也因而承袭了一些旧有的弊病。而司徒延卿和楚越的这份改革便是针对这些部分,在符合大齐现有国情的状况下予以改革……议案虽是因兵部之事而起,可其间牵涉到的一些概念及制度却完全可以套用在其它各部之上。考虑到这份议案是出自于最知晓帝王心意的司徒延卿手笔,如此情况让一些老臣很快就从中嗅到了大幅改革的气息,而其后帝王的反应也证实了这一点。
高珏采纳了两人的提案,并以此为由对二人大加封赏,司徒延卿为平兴伯、楚越为武勇伯,二人各赐府邸一座、财帛各数,恩遇之厚令人羡艳,其中又以两人的府邸最受关注——原因无他,这两座府邸不仅同位在一条街上,更是比邻而建,一旦司徒延卿和楚越迁进去住,这两位出了名的宿敌便将成为邻居。一想到这两人以后不仅会在青楼争风吃醋,连回府、上朝,甚至连庭院里的树往哪边长都可能成为争执的原因,就让一干朝臣为之傻眼。甚至有人还委婉上书希望皇上能改变一下赐府的地点,却被帝王义正辞严地驳斥了。
按这位九五之尊的话说,司徒延卿和楚越乃是本朝未来的栋梁,自然得和睦相处,才能共同携手为大齐创造美好的未来。之所以会在赐府时有此安排,就是想替他二人制造相处、和解的机会。
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又是打着大义的名头,饶是群臣和百姓们都有些不以为然,却仍只得接受了这个事实。反倒是两个当事人出奇地认命,也没多说什么便顺从地开始挑选吉日准备搬迁……至于双方是否会展开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生活,自然是后话了——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后事如何,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被称为「贞平双杰」的两人的共同努力下,确实让大齐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皇帝的赏赐
对上京城百姓而言,若论起最近有什么事是最能引起他们关注的,则莫过于司徒延卿和楚越这两位大齐之光的迁居事宜了。
当然,他们在意的并不是两人有多少家当、新府邸会有哪些装潢,甚或从哪些路线进行迁居事宜这等琐事,而是两人即将成为邻居这一点——对许多百姓而言,谈论这两位大齐未来的栋梁又起了什么样的争执可以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乐趣之一,那些个曾有幸亲眼见着的更是时常津津乐道、大呼精彩。也因此,尽管两人间不久前才传过那些个风言风语,又共同拟定了兵部的改革议案,可比起让这对难分轩轾的风云人物化敌为友,百姓们显然更乐于见着他们针锋相对的样子。
而这一回,两位当事人显然也没辜负众百姓们的期待。
两人都是有身份的人物,要搬去的又是御赐的伯爵府,这搬迁的事宜自然不能轻忽随便。虽不像成亲那般非得抓着所谓的良辰吉时办完,可找个宜乔迁的黄道吉日却仍是少不了的步骤——但也不知该说是两方太有默契还是太过倒霉,竟然不约而同地选中了同一天进行搬迁,结果就是挟带着大量家当的马车和两府仆役在巷口狭路相逢,开始为谁有资格先行一步展开了较劲。
司徒氏乃是五大世家之首,家主是相爷,少爷又是御前红人,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这些家将仆役在京里向来是横着走的主儿,哪有可能就此退让?但楚府派出护送的却也都是当年跟着楚越在外争战的亲兵,同样也不是什么善茬儿。若非两家御下极严,就是当场在巷口上演一场全武行也并非不可能之事。
只是双方都不愿落了主家的面子,结果便是就此僵持不下,只能顶着个大太阳互相干瞪眼,并等待着自家主子前来「撑腰」了。几车家当和护卫家丁们就这么堵在路口,不用多时,四近便给期待这热闹已久的上京百姓们团团围了住。
这下不仅是巷口,连附近的街道都给堵塞了住。当前去报信的仆役终于分头迎来自己的主子时,两位大齐的年轻俊杰却给堵得连自家的马车都看不到……楚越皮粗肉厚,武功又高,要越过这重重人墙自然不是难事。可道路另一侧的司徒延卿却非如此——他向来极重仪表姿容,就这般挤进去有失身份不说,即便能顺利挤出去,模样必也会十分狼狈。可若让身旁的护卫开道,又怕一时下手重了惹来什么意外。两难的状况令青年不由得微微蹙起了双眉,正想让仆人找来京都府官兵维护秩序呢,熟悉的音声却已先一步自身畔响起:
「我送你过去吧,卿卿。」
话语至末是刻意压低了嗓音的一唤,亲昵之情不言而喻——世上会用这等肉麻称呼司徒延卿的自然只有楚越一个。青年闻声回眸,浮现于清美面容之上的却非见着情人的欢欣,而是带着几分冷意的气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