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路总兵达鲁花赤在激战中不幸丧命,其手下副将王与敬目睹主将已死,又见识到李行素那令人胆寒的神勇之姿,心中顿生怯意,不敢再恋战,只得带领着那一千多名残部妄图逃回苏州城。而城中负责驻守的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脱因,生性多疑,他害怕这其中有诈,便严令守城的将领杨椿紧闭城门,不得开启,致使王与敬无奈之下,只能引领着部队退往嘉兴方向。当李行素率领着先锋队抵达苏州城下时,由于起义军多数是刚刚受降的元朝汉人军队,他们的军队服装都还未来得及更换,看上去与之前的元军相差无几。以至于守城的将领杨椿乍一看,还以为又是一波败退而归的残兵,依旧依照着参知政事脱因的命令,坚决不给开城门,然而他也没有下令对城下的队伍张弓放箭。在那个寂静的深夜,李行素带领着先锋队一百人悄然开始攀援城墙。守城的军队很快就察觉到了有人正在攀城,可由于没有接到攻击的命令,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唯恐误伤了自己人。当李行素率领着先锋队如猛虎出笼般地攀上城墙之际,一场血腥的屠杀就此拉开了帷幕。然而,此刻一切都已太迟。只见城头的守将杨椿惊恐万分地看着眼前这群杀气腾腾的敌人,还未来得及做出任何反应,便被李行素手起刀落,一颗血淋淋的头颅瞬间脱离了身躯,骨碌碌地滚落在地。那喷涌而出的鲜血,如喷泉一般飞溅而起,直直地飙出了足足有三尺之远!目睹此等惨状,城头的其他士兵们瞬间被无尽的恐惧所笼罩,一个个脸色惨白如纸,浑身止不住地颤抖着。他们惊慌失措地扔掉了手中的刀剑,纷纷双膝跪地,向着强大无比的李行素表示投降。有些人甚至吓得屁滚尿流,完全丧失了战斗的意志。整个城头都弥漫着浓烈的死亡气息和绝望的氛围,仿佛末日已然降临。李行素等人成功地打开城门,将张士德所率领的大军迎了进来。苏州城内的守军大多数都选择了向张士德率领的大周军队投降,只有少部分守军跟随平江路总管府总管贡师泰打开了南城门,仓皇逃往杭州城。江浙行省参知政事脱因则躲在苏州城内的俞家园中,妄图负隅顽抗。李行素带领人如旋风般地冲了进去,虽说脱因曾经练过武功,自身实力本不算差,然而长时间当官,早已让他的剑法变得生疏。在李行素凶猛的攻击下,他仅仅几招便被砍翻在地,沦为了俘虏。至此,苏州城已然被张士士德率领的大周军队牢牢占据。张士诚的大周军队成功攻占苏州后,便野心勃勃地准备进军杭州。张士德亲自率兵数万人转而进攻杭州,杭州守将江浙行省丞相达识帖睦迩完全没有守城的决心,直接弃城逃走。逃走之后的达识帖睦迩急忙求助于苗军首领杨通贯,恳请他帮助自己夺回杭州城。苗军首领杨通贯可谓是胆大包天,仅仅带领着少量的精兵,趁着夜色深沉,悄悄地攀越城墙,对张士德大军驻守的杭州城发动了夜袭。大周军被这突如其来的袭击打得措手不及,顿时乱作一团,战败之后不得已再次退守苏州城。在那个混乱的夜晚,李行素本打算在乱军之中将杨通贯这个首领给除掉,然而当他靠近杨通贯时却惊讶地发现,杨通贯的武者实力极其强大,甚至可能比当初刺杀张士诚的元军将领哈剌答的筑基期初期还要厉害。深知自己绝非对手的李行素,根本不敢贸然上去送死,只得赶忙护着张士德匆忙逃往苏州。江浙行省丞相达识帖睦迩曾经尝过被张士诚的大周军队夜袭的苦头,很快,苗军首领杨通贯就以同样的夜袭方式,还给了张士德率领的大周军队。看来这所谓的天道还真是公平至极,并没有偏向于谁,关键就在于谁的军队指挥更加胆大心细,谋划更为得当,准备更为充分。杨通贯进入杭州城后,仗着手中那嗜血的苗军,表面上顺从作为江浙行省丞相的达识帖睦迩,实际上他早已在杭州城掌控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达识帖睦迩不过是个只能在文书上签字的傀儡罢了。杨通贯在杭州城内修筑了一圈三四里长的墙围,将抢来的财物和女子都收纳其中,终日纵情享乐。另一方面,他又采用苗疆那一套残酷至极的严刑峻法来虐待杭州的百姓,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就连元朝的官吏们也都感到难以忍受。此时,杨通贯的苗军已然威震东南,逐渐壮大成为将近二十万的虎狼之师。至正十六年,无数的故事与传奇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地上演着……在阳光明媚的三月,张士诚率领着大周那气势磅礴的主力军,浩浩荡荡地进驻了苏州。他将平江这一古老的地名改为了充满历史韵味的苏州府。随后,张士诚毅然决然地将大周的都城从高邮迁至苏州城,使其与那繁华的杭州城遥遥相对,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在江南大地上交相辉映。,!就在同一年,朱元璋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攻克了和县,紧接着,这位雄才大略的领袖亲自统率着水陆大军,发起了第三次对集庆的进攻。那是一场激烈无比的战斗,经过整整三天的浴血奋战,终于攻破了城外江宁镇陈野先之子陈兆先的坚固军营。陈兆先不愧是识时务的俊杰,在这关键时刻,当机立断率领手下三万六千人毫不犹豫地归降了朱元璋。说来也巧,陈野先和陈兆先这父子俩还真是一脉相承,在投降这件事上,都是那般的迅速果决,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这场进攻集庆的战争进行得极为顺利,仿佛如有神助一般。不到十天的时间,朱元璋便以排山倒海之势攻下了集庆。元军那位顽强坚守的守将福寿最终壮烈战死,而水军元帅康茂才则选择了投降。朱元璋的大军如潮水般进城后,他当即号令军队不得骚扰百姓,同时下令要全力安抚百姓。他还将集庆改名为南京应天府,并在此建立了江南行省。大宋的韩林儿任命朱元璋为江南行省平章政事,同时任命郭子兴的长子郭天爵为行省右丞。不久之后,朱元璋凭借着卓越的才能升任丞相,由绍荣继任平章。至此,朱元璋的职位已然高于郭天爵,他也顺势以应天府为自己的坚实根据地,逐步有条不紊地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在元末那个各行省地方官官职较为混乱的时期,基本都是跟随中书省官员的设置。行省,也就是行中书省的简称。那中书省就如同现在的国务院一般重要,其中设中书令一人,就如同高高在上的宰相,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下则是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皆为正一品的高位;再往下便是平章政事四员,从一品的尊崇地位:其次是右丞、左丞各一员,正二品的要职;再下面是参知政事二员,从二品的官职。各地方行省若是设有丞相,那丞相便是官阶最大之人,可节制辖区内的一切军政事务,官职是从一品,比中书省的丞相略低一级。但时常会出现丞相空缺的情况,此时排在丞相之下的平章政事便成了地方的最高长官。不过平章政事通常有两个,正常情况下两人权力应是相当,但往往会有一人的权力略微大一些,官职同样是从一品,与中书省平级。比平章更低的则是左右丞各一名,官职是正二品;再下面是参知政事两名,从二品;这两个职位与中书省都是平级的。次年,朱元璋手下那位英勇无畏的大将耿炳文成功攻克了长兴,徐达则顺利攻克了常州,而朱元璋亲自率众将攻取宁国。随后赵继祖攻克了江阴,徐达克攻克了常熟,胡大海攻克了徽州,常遇春攻克了池州,缪大亨攻克了扬州。后来部下们陆续攻占了浙东余下各地,至此朱元璋部牢牢控制了江左、浙右各地,向西与徐寿辉的地盘相邻,向东南与张士诚的地盘紧密贴邻。此时,尽管朱元璋已然拥有十万兵力,但他所占有的地盘仍然显得稀少,而且处于四面受敌的艰难境地。北面是元军那强大的压力,东南是张士诚那不容小觑的势力,西面是徐寿辉。虽说同是反元起义军,然而张士诚、徐寿辉二人与朱元璋所在的小明王韩林儿的军队却相互敌视。不过,幸运的是,由于北面小明王韩林儿和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主力极大地牵制了元军,而张士诚、徐寿辉此时的力量还不足以兼并朱元璋。就这样,朱元璋暂时迎来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发展机会。朱元璋在浙西稳稳驻扎了六年,借助那以覆船山为中心的秘密明教总舵,坚定地奉行徽州谋士朱升所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英明策略,迅速且秘密地扩张着自己的实力。后来,那位有着“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美誉的刘基被朱元璋诚意邀请至南京应天府,委任他做为朱元璋的重要谋臣。刘基根据当时紧迫的形势,向朱元璋提出要避免与陈友谅和张士诚两线作战,而应采取各个击破的明智策略。至正十五年,天完皇帝徐寿辉派遣手下那位战功赫赫的大将倪文俊率领红巾军成功攻破沔阳。那位渔民出身的陈友谅和张定边在黄蓬起义后,被编入倪文俊手下,参加了徐寿辉的天完政权的起义军。此时,天完政权已然占领了湖广、江西地区广大的地盘。在这个年头,朱元璋已经在安徽抗元多年,张士诚也打完了高邮之战。在天完政权中,陈友谅和张定边的位置排在徐寿辉、倪文俊、明玉珍、赵普胜等人之后,与丁普郎、傅友德等人估计不相上下。在本身比较低的基础上,此时的陈友谅和张定边充其量只能算是天完政权手下一个不错的中层领导人,实在是乏善可陈,暂时还无法与张士诚和朱元璋相提并论,能相提并论的暂时唯有天完称王的徐寿辉。当陈友谅与张定边参加起义军时,陈友谅三十五岁,张定边比他大两岁。他在起义军中的成绩并不显着,但是张定边对于《西天雷音诀》的修炼已然颇有成就,此时内功境界已经达到筑基期三层,与苗军首领杨通贯不相上下,比四大门派的同样年龄的内门弟子还要高出不少。:()天玄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