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路上,张祯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炸江堤,改江道。墨家同门很给力。经过严谨的研究测算,规划好了新的江道,把江水一分为二,各自入海。沿途灌溉的田地,是旧江道的两三倍。并且能涵盖原先灌溉的区域,不至于引起纠纷。台息也找好了爆破点。相关图纸也画好了,很快就能开工。但大家不确定这事儿还要不要进行,跑来问张祯。台息跟她最熟,直接道,“张师叔,咱们还炸不炸?”张祯果断道,“炸,怎么不炸!”一位名叫杨辉的同门迟疑道,“可是,大将军不在江底。”他还记得,张师妹改江道的初衷,是因为要捞大将军。这会儿大将军就坐在她身旁,不用捞。张祯:“他在不在江底,都要炸!”墨家同门什么都好,就是说话太可爱。台息竖起大拇指,“师叔爽快!”施礼告退,高高兴兴地去准备各种神雷。杨辉等人也无二话,退下忙自己的事。诸葛亮也在场,见吕布一副感动得要化了的模样,忍不住道,“阿姐,你是想以此宣扬朝廷之威,震慑八方诸侯、天下世族、以及所有心怀异志者?”张祯点头,“没错!我要他们异心一起,就想到这改道的江水!”诸葛亮:“就算是滔滔江水,朝廷也能令其改道,何况血肉之躯!”张祯目含嘉许,“说得好!”诸葛亮谦虚两句,看向吕布,笑道,“大将军怎么看?”听见了么?阿姐不是单纯为了你!不要太过自作多情。吕布凝视张祯,坚定地道,“好看!”没有比神悦更好看的人。诸葛亮扶额,没救了。张祯习惯成自然,面不改色,继续翻看杨辉等人送来的图纸。之后下令江东诸郡,组织世族、百姓前去围观。爆破那一日,江边巨响连连,仿如天威临世。亘古以来的江道,在众人眼前分开,露出满是淤泥的江底。凡人,仿佛在这一刻短暂地拥有了改天换地的力量。如此震撼。许多人耳畔轰隆,大张着嘴,忘了自己姓甚名谁。诸葛亮又让工匠刻两块石碑,记下前因后果,以儆效尤。此时不用他和张祯多说什么,事实胜于雄辩,懂的都懂。几十年乃至百来年内,相信江东世族能压制住自己的野心。当然了,前提是朝廷稳固。接下来的江道工作,便由杨辉等人负责,张祯与吕布率着大军继续前行。除了陆康之子陆绩、青蛭部落的祖星四人,还带上了孙策和周瑜。孙策苦求,能否准许他们参加完婚礼再回前线?并保证绝不过年,只是观礼!吕布答应了,张祯也没反对。她现在心情好得很,而且本来也没怎么迁怒这两人。孙策感激涕零。他本没脸提出这种非分之求,可公瑾说,若能出现在婚礼上,众人就会知道,他们没有被宸王和大将军厌弃。否则,以后举步维艰,难有出头之日。他自然是不甘心的。辛苦打出来的功业,怎能毁于一旦?因而厚着脸皮,再次求见吕布和张祯,可喜他们同意了。内心的愧疚却又深了一层。他们对孙家,已竭尽仁义之道,孙家对他们,恩将仇报。虽然做出坏事的是仲谋,但身为仲谋的兄长,他也难辞其咎。从今往后,唯有尽忠报国,奋勇杀敌,方能不负他们的恩义。仲谋心灰意冷,垂头丧气,明明未及弱冠,竟有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觉。他看着也颇为心痛。可做错了事,就得付出代价。该说的,他和公瑾都说了,如果仲谋还是想不开,那就只能这样,以后当个富贵闲人。他养他一辈子,也养他的子孙。如果能想开,就会知道,纵不能入仕,也有出路,也能立功!张祯、吕布都非绝情之人,他就不信了,如果仲谋立下天大的功劳,他们会不原谅。到那时,也许还能再叫一声叔父和小姨。不,叔母。怀着这样的期望,孙策临走前与孙权抵足而眠,谈了大半夜。孙权眼里也渐渐有了光彩,不像之前那般死寂。行路无聊,说起孙氏兄弟,吕布叹道,“伯符是位好兄长。”张祯赞同,“是啊!”历史中,孙策去世时已有儿子孙绍,但他还是选择传位于兄弟孙权。虽然有现实的考量,例如孙绍年纪太小,孙权才智卓杰等等,也能证明他对孙权的友爱。为给孙权铺路,让将领谋士们尽心辅佐孙权,临死前还当众评论自己兄弟俩,“举江东之众,决机於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结果还真被他说中了,孙权最擅长的果然是自保。江东之内他很难输,江东之外他很难赢。顿了顿,张祯又道,“不仅是好兄长,还有大格局。”倘若孙策没有传位于孙权,而是传位于幼小的儿子,只怕江东基业立马完蛋。他那些手下,绝对做得出抱着孙绍投曹操这种事儿。只是,父死子继才是正常的继承方式,兄终弟及通常是没有儿子的无奈之举。孙策能克制本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很是难得。但他对孙权兄弟情深,孙权似乎没能回以同等的感情。孙策留下的那些人,既是孙权的臂膀,也制约着孙权的发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周瑜,孙权依赖他,也提防他,想方设法分他的军权,若非他英年早逝,两人估计会反目成仇。天长日久的,孙权可能对孙策也生出了怨气。因此称帝之后,只尊孙策为长沙郡王,侄儿孙绍也只封侯爵。:()她穿越后,三国群雄有了世界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