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还得集体写份投名状上去,免得圣上不知他们的功劳。
不过事情也得说得含蓄委婉一点,但重要意思必须得传达到。
——圣上您可得靠谱点,这可真的就是他们一大半的身家了,剩下的就只是够一家老小吃吧穿暖了。若是事不成,那他们也跟着一起殉国算了!
朱棣就是敷衍点头,随后又写了一封信过来安抚一二。
但要再承诺些什么,那就没必要了,因为真功夫都得在战场上使出来。
现在说一千道一万,那都是没多大用处。
于是在招兵买马和军饷都集全之后,朱棣就开始磨刀霍霍向清兵了。
不过自从之前朱棣还秘密派锦衣卫去拉拢李自成手底下的人——目的也很简单,只要李自成死了,那剩下的起义军就都可以向大明投降归顺,届时再建功立业一番,将那卖国贼吴三桂和建奴都赶出去,那就是升官加爵也不成问题。
说实话,这实在是很让人心动。
——毕竟大明朝可是很少行招安之举,此时新帝亲自招安,岂不是正代表着至高诚意?
尤其是在这封密信还是大明新帝的亲笔信,再加上这新帝的种种作为,还有那四面八方涌过来的反清复明人士,也是一大压力。
此时终于得到归顺的机会,那便是谁挡道就得杀谁了!
按照朱棣的想法,他其实希望能够招安李自成和李自成手底下这些顺军的。
一来这也算是历朝历代对于民乱的惯常手段了,二来顺军有确实就是作战经验和勇猛,跟朱棣逃难过来的路上见到的那些卫所兵相比那就是绰绰有余,如果真能招安势必增强大明实力,能更好更快的反清复明。
三来一旦招安成功,那这些人就会是他这个新帝的嫡系人马,跟那些大山头都没关系,甚至还有旧仇,若能化为己用很有利于皇帝掌握实权。
“只可惜我现在明面上是朱由检的亲儿子,而且还是嫡亲太子,眼下那大顺皇帝李自成还健在,此人作为逼得崇祯皇帝自尽的罪魁祸首,我是绝对不能流露出想招安李自成想法的,否则必然就会引起朝野上下的震动……”
朱棣呢喃道,他是真的不在意朱由检是怎么死的,那个王八蛋都敢去上吊殉国了,却不敢站出来堂堂正正的和李自成打一仗,大不了就是兵败被杀,难道还会比上吊自杀更糟糕吗?!
想明白这一点,朱棣就只能等待时机。
而且如今建奴正在北方忙着打顺军,那他朱棣就可以暗地里拉拢顺军,顺便再抛出几个让人无法拒绝的诱饵,若是顺军那边咬钩了,那李自成是生是死就是一份极好的投名状。
在得到顺军那边的回答前,他作为大明新帝,最应该做的就是尽快练兵和攒军饷,到时候能不能打败清兵,就得看他们的大明将士了。
——毕竟他们大明将士也是军饷一满,就勇猛不可敌!
此时此刻作壁上观,就是为了在必要的时候“联寇抗虏”,然后将清兵一击毙命。
只是在这一点问题上,朱棣试探朝臣好几次,却发现居然有不少人附和之前史可法提出的“联虏平寇”。
而且除了臭名昭著权倾朝野的东林党人,也不乏其他党人,可见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什么党争,他们真心就是这么想的。
感到头疼的朱棣:“……”
神龙就很明白这些人是怎么想的,“毕竟崇祯皇帝刚死没多久,这些大臣就算不为你这个太子殿下着想,也得为自己头上的脑袋着想,万一你这个孝顺儿子一怒之下要砍人,那也是为父报仇,根本就指责不得。”
朱棣当然明白这个道理,所以现在才有点骑虎难下。
“若是李自成能为了华夏之大业而去死,那我就记他一攻,到时候在阴曹地府见到就分他功德……可若是他不识趣,那就只能我亲自送他下地府了。”
黛龙:“那李自成可就惨了,这地府下面有那么多的明朝皇帝,再加上朱由检又刚刚死下去告状……”
天幕之外的大明君臣尝试着想象一下,然后就都不由自主的露出微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