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自成和清兵打得热火朝天时,朱棣正在勤勤恳恳的在搞内政和练兵。
在发现明末给将士们吃的军粮居然是由观音土和豆子炒制的食物——“将士们保家卫国,拿命去内剿流贼外御建虏,居然就吃这个?连肉都吃不上,将士们如何能打胜仗?!”
“该死的东林党!该死的文官!该死的昏君奸臣!这朝廷对士兵如此苛刻,一没荣誉二没军饷,还连饭都吃不饱,甚至连死了都没有抚恤金……”
“合着就是让天下人靠着一腔热血和一颗爱国之心来拼命!大明不亡国才有鬼呢!”
朱棣双手按压着自己突突生疼的太阳穴,觉得自己简直要被气死了!
黛龙表示这样的事情很正常,毕竟明太宗时期和现在明末时期根本就不能比。
“首先皇帝被剥夺了兵权,朝臣更是欺上瞒下贪污受贿,于是钱都进了不需要钱的人口袋之中,而靠着这一笔钱来救命的人却是一文钱都没有得到。再者你执政做皇帝的时候,你可是大明朝的征西大将军,而且掌管财政的还是你的大胖儿子,这克扣军饷和不给肉吃,那是想要你这个亲爹死在战场上吗?”
“能让行军打仗的士兵吃吧穿暖,要么是执政的皇帝是个明君,要么皇帝本人就是在带兵打仗,否则军中多饿死冻死,那就是常态。”
“也正因如此,才会有明军不满军饷,满军饷不可敌这个说法。”
朱棣垂眸,神情苦涩:“我大明朝子民何至于此?”
只是此时的大明朝最不缺的就是唉声叹气和心灰意冷,朱棣哀叹悲痛完,就赶紧又投入到热火朝天的朝务中去。
当然对着神龙给他的名单,朱棣也努力不错过任何一个大才。
比如黄宗羲,作为明末清初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也是有着一颗爱国之心。
顺治二年五月,清军攻下南京,弘光政权覆灭,黄宗羲乘乱脱身返回余姚。闰六月,余姚孙嘉绩、熊汝霖起兵抗清。于是,黄宗羲变卖家产,召集黄竹浦六百余青壮年,组织“世忠营”响应,著《监国鲁元年大统历》。
顺治三年五月,黄宗羲指挥“火攻营”渡海抵乍浦城下,因力量悬殊失利。
同年六月兵败,清军占绍兴,与王翊残部入四明山,驻杖锡寺结寨固守,后因其外出时部下扰民,寨被山民毁而潜居家中,又因清廷缉拿,避居化安山。
顺治七至十一年,黄宗羲遭清廷三次通缉,仍捎鲁王密信联络金华诸地义军,派人入海向鲁王报清军将攻舟山之警。
神龙叹息道:“就是这个期间黄宗羲家祸迭起,弟宗炎两次被捕,几处极刑。黄宗羲的儿媳、小儿、小孙女病夭,故居也两次遭火。”
而到了顺治十年九月,黄宗羲始著书讲学。
康熙二年至康熙十八年,黄宗羲于慈溪、绍兴、宁波、海宁等地设馆讲学,撰成《明夷待访录》《明儒学案》等。
“黄宗羲此人,无疑就是一个很适合做官的人才。”
朱棣如此一说,为了不错过这个人才,立即亲自召见了黄宗羲,并委以重任,让他来指挥“火攻营”打海战。
然后还有郑成功——其实应该是喊朱成功的,毕竟是被老朱家赐国姓的人才。
郑成功虽为明末大海盗郑芝龙之子,却是南明朝廷的三大柱石之一。
为抗清他甚至与父亲决裂,率领部下独自抗清,纵横东南,数败清军,南京之战打的清军闻风丧胆,可惜最后还是功败垂成,被迫退往东南。
“即便如此,还是能以一己之力收复宝岛台湾,以台湾为基地坚持抗清,成为大明的最后一面旗帜。”
朱棣对郑成功那就是十分赏识,当即拍板要让这人来做他的部将。
而同时陈永华这位抗清名将也是跟着郑成功身边做事。陈永华十五岁时,其父陈鼎任同安县教谕。
清兵下福建时,陈鼎自杀。
郑成功在厦门开府时,陈永华才二十三岁,后得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荐,与郑成功论政。
陈永华对郑成功发表见解、分析未来,深得郑成功的赏识,并誉“永华乃今之卧龙也”,授予“咨议参军”之职,委为其子郑经之师,日后便成为郑家麾下的谋将。
康熙十三年,陈永华任东宁总制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