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这也只是侥幸。对了,前日你曾前往诸葛亮哪里探营,他是否猜出我的计谋。”
鲁肃笑容微微一敛,沉默片刻方才说道,“我很想告诉你他猜不出来,甚至他也曾提醒我不要告诉你,不过……”
“不过什么?”
“前日我探营之时,孔明就已经设想过蒋干此来的几种目的,并且言明可以为我所用。”
周瑜的笑容也逐渐消失,智慧的目光如同被蒙上一层阴霾,“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要告诉我。”
“孔明的意思,是希望不要折损公瑾的傲气,但我却以为,如果傲气过傲,反而易折,如果孔明能够像一面镜子,让公瑾不时通过他来警醒自己,未必不是好事。”
“你认为有用么?”
鲁肃从容说道,“一个人对着镜子,如果能看到镜子里的自己,当然会有好处,但如果反过来眼中只有镜子,而看不到自己,也许只能是有害无益。”
“所以,你是希望我能看到的,除了镜子,更有我自己。”
“是,这样不仅能看到别人的高度,以保持谦卑,还能更多发现自身的才能,也才有机会窥视自我的顶点。”
周瑜没有再说话,沉默片刻之后方才说道,“子敬,你的镜子在哪里。”
鲁肃微微一笑,“公瑾就是我的镜子,从见到公瑾的第一眼开始,我就将你当做我的镜子,时常警醒和勉励自己。”
“原来如此……不过,我只怕没有你那样的心胸。”
“若论胸襟,以四海之大,也未必有人能与公瑾相比。”
周瑜摇首一笑,“子敬,我有自知之明,你不必如此夸我。”
鲁肃淡然道,“我这个人你是知道的,一向自在随意,但是却不会说空话和大话。”
“虽然如此,子敬还是谬赞了,我远没有你说的那么好。”
“非也,公瑾的胸襟,绝对可以囊括四海,只是你眼界和才气太高,反而会受其所累。”
“嗯?何意?”
“一个人眼界太高,就能看的太过深远,而才气太高,则难以敬人,当两者结合在一起时,胸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或者说为了眼中可以看到的天地,宁可放弃自己的胸襟。”
周瑜眉宇深皱,他本想反驳,但是听鲁肃说来,竟无一言可以驳斥。
“子敬,你似乎将我看的很清楚。”
“是,我已经说过,我以你为镜子,如果连镜子都看不清楚,又怎么能看清楚自己。”
周瑜目光轩然一亮,“我明白了,原来你说了这么多,最后的落脚点却在这里。”
鲁肃一笑说道,“如果公瑾认可这面镜子,就应该试图看清这面镜子,这样无论是敌是友,都能占据主动的地位,也能有更多腾挪的余地。”
周瑜轻轻颔首,“多谢子敬,让我学会了谦卑,不过让我谦卑的人不是那面镜子,而是子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