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三国]兴汉 > 111第 111 章(第3页)

111第 111 章(第3页)

贾诩继续在凉亭坐了下来。

他想到了长沙王先前在扬州的所做所为。

或许,长沙王殿下的确是与众不同的。

将土地还给农民,重视百姓的权益……这不是为了仁义之名,背后也没有什么更加高明的手段。

他是真心实意地为最低贱的平民考虑,他能切身实地地感受他们的痛楚。

他甚至愿意为了这些不值一提的人,自愿减去一部分自己的权益。

贾诩不能理解这样的行为,无法赞同这样的思想。

但是,他由衷地感到钦佩。

不仅仅是秦汉,即使上溯至先秦,也找不出第二位这样的君王。

是的,长沙王与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位君主都不同。

他注定要以全然不同的姿态,留名于青史当中。

少年英雄啊……果然有其热血之处。

贾诩隐隐产生了一种错觉。

自己那颗淡然处世的心,只愿明哲保身的坚定。

似乎也因为这抹热血,微微有了一丝澎湃。

贾诩的想法,凌寒自然是不知道的。

他现在非常忙碌。

各郡都已经建立起了精英班,凌寒需要逐一前去为世家子弟做第一次课。

同时,他发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

自己完全可以借着这种讲课,对这些尚未被封建思想完全桎梏的年轻世家子弟进行“洗脑”。

在庐江郡的精英班里,他便鼓励底下的学生提出质疑,打的仍然是孔子的旗号。

年少的世家子弟自然很难有这种胆量。

唯有陆康的从孙陆逊,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凌寒也温和地回答了他,并表扬了他的行为。

无论对方多么聪慧,学习过大量先贤思想、又读过马哲理论的凌寒,怎么可能会辩不过三国时期的人。

要知道,理越辩越清。

清末时期,保守派与改良派的公开辩论,非但使得改良派的思想在民间大力传播,还促使人们做进一步的思考。

改革派的诞生与发展,与那一次辩论也是有着很大关联的。

起始阶段,如陆逊这等敢于表露出疑问的世家子弟自然很少。

不过凌寒相信,随着时间推移,勇于质疑的人会越来越多。

在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书院环境,这些学生还会互相影响。

假以时日,他们说不定都会从心底里真正认同凌寒的民权思想。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可能。

凌寒并不担忧其他士族教师的教学,会不利于自己的洗脑。

——连长沙王本人都允许学生对自己的讲课提出质疑,相互争辩,学生们自然就更加不可能会迷信于其他的先生了。

更何况,两种思想进行碰撞,让这些年轻的士人相互探讨,自己分辨出哪一种更为有理,这本身也是极重要的课程。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荒戊】地雷1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