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822章 六策安辽固疆本 皇恩特许惩贱儒(第1页)

第822章 六策安辽固疆本 皇恩特许惩贱儒(第1页)

第822章六策安辽固疆本皇恩特许惩贱儒

李成梁是否会成为大明国朝的安禄山?

这个问题,大明国朝所有人都心怀疑虑,包括了朝廷明公,内阁讨论侯于赵履任浙江的时候,也避免提及了李成梁,而是把这个问题抛给了李成梁。

李成梁无论做出什么选择,他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身后名负责。

甚至是连皇帝本人,都曾经思索过这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最后皇帝放弃了思索,因为每个人的选择,都会随着世势的变化而改变,没有真的走到那一天时,别说皇帝,李成梁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会如何抉择。

万历十三年他主动回到了腹地,跟随皇帝南下,是第一次离开辽东,那时候,外喀尔喀七部、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甚至是建州女真都不是特别的安稳。

他还布置了钓鱼的后手,算是成功了一半,以朝鲜王室李昖为中心,这些夷人团结在了一起,但因为没人敢第一个出手,试试大明的虚实,最终无疾而终。

那时候,倭国在逼迫朝鲜王到京都参洛,朝鲜的局势阴云密布,山雨欲摧。

所有人都清楚的知道,李成梁还要回辽东,无论是以征倭大将军的身份带领辽东军入朝作战,还是在辽东策应朝鲜战事,李成梁都要回去。

但这一次,一切都变了,当初的反明联盟的盟主魁朝鲜,被倭寇一个月通打到了平壤,而大明军亦摧枯拉朽的击败了倭寇,辽东关外的反贼,再没那个胆子生出非分之心,轻易惹怒大明了。

在朝鲜打倭寇,有利于辽东团结,人心凝聚。

这个逻辑看起来有点怪,但事实的确如此。

李成梁这次离开,就是真的离开了辽东,放弃了边军精锐的统兵权,打算学卫青晚年闭门谢客之风,养浩然气,到南方的温柔乡里,终老了。

其实促使李成梁做出这个决策的动机,还是自己儿子逐渐爬上了高位,不用担心卸磨杀驴了,就是皇帝再薄凉寡恩,要对李成梁反攻倒算,也要看在李如松那么能打的原因,忍一忍算了。

皇帝那么年轻,光是熬,都能把这些位高权重的老头统统熬死。

腊月二十三日,午后,北风卷着寒潮开始呼啸,掠过京师,扫过了通和宫金碧辉煌的殿顶,金色的琉璃瓦上凝结了一层冰霜,檐角挂的铜铃,在风中叮咚作响。

一名宫人伸出手感受了一下寒风,看到了手上的湿润,惊喜连连,下雪了。

很快整个宫城内,银屑旋舞,雪很小,细若盐末,龙池的冰面上,蒙上了一层半透明的轻绡。

日暮时分,银屑小雪凝作鹅毛,簌簌的随着北风起舞,叩击着京堂的青砖墁地,卖饴糖的老汉收起竹梆,披着白雪归家;更夫裹着羊皮袄,敲着锣提醒万家小心灯火,留下了一行行的脚印,转眼又被新雪掩去踪迹。

这是万历十五年的第一场雪,宫人们奔走相告,向皇帝陛下庆贺,又是下雪的一年,瑞雪兆丰年。

根据天文生的研究,因为太行山、燕山阻挡寒流的原因,只要京师开始下雪,就代表着山西、甘肃、宁夏三卫、绥远、河南等地,都下起了大雪。

来年不敢说丰收,但绝对不是灾年。

这几年老天爷都很给陛下面子,没让陛下去祈年殿祈雪。

次日的清晨,雪仍旧未停下的意思,整个京师白雪皑皑,李成梁和侯于赵坐着车,碾过了积雪,来到了通和宫门前,请求觐见皇帝陛下,很快,宫人领着二人进了通和宫御书房。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李成梁、侯于赵行五拜三叩大礼觐见。

朱翊钧满脸笑意的说道:“免礼免礼,快坐快坐。”

“宁远侯送来的胖头鱼,朕已经尝过了,味道极为鲜美,可是这路途过于遥远,日后还是送冻鱼就好,就不要劳民伤财了,冬天也坏不了。”

“陛下喜欢就好,有陛下这句味道极其鲜美,查干湖百姓,感激不尽,臣遵旨。”李成梁笑的很开心,他也没有掩盖自己的意图,他送贺岁礼,就是奔着让皇帝带货来的。

显然,陛下很乐意带这个货!

“朕听闻,宁远侯拒绝了这京师讲武学堂祭酒之职,这是何故?”朱翊钧露出了一些疑惑,前面那都是客套话。

就是皇帝再客气,查干湖还是会送活鱼入宫来,要不是活鱼,就是不恭顺了,哪有让皇帝吃死鱼的道理!

客套话说完,就是正事了。

朱翊钧任命他做讲武堂祭酒,但李成梁严词拒绝了这个职位。

“陛下,臣已经年过六旬,过了年就六十二了,年纪大了,打算等到春分时,勾陈移位、紫微生晕便南下江南疗养了。”李成梁回答了陛下的问题,也省的陛下担心他学那司马懿了。

李成梁觉得自己没几年好活了,打了一辈子仗,浑身伤病,年轻的时候,觉得无所谓,这老了一身的病,一到冬天像是浑身爬满了蚂蚁又麻又痒又疼。

他去南方,是让皇帝更加重用李如松,不必担心他这个老家伙,有什么谋朝篡位的心思。

司马懿给天下武将留下了贯穿千年的阴影,擦着李靖的额头,射中了李善长的眉心,现在奔着他李成梁来了。

李成梁自己觉得,自己越往南,陛下就越安心,毕竟离他的老巢就越远,不必担心他豢养精锐虎贲,有一天趁着皇帝出巡,撅了龙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