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818章 长檄布威沧海靖倭廷瞩目碧涛惊(第4页)

第818章 长檄布威沧海靖倭廷瞩目碧涛惊(第4页)

大明军占领了倭国的矿产,也在执行灭倭,矿产开采这个事儿,是要吃人的,而且要吃好多好多人。

尤其是这个生产力不足的年代,西班牙在秘鲁总督府的富饶银矿,旁边就有个抛尸用的坑,短短几十年,十数万计的矿工被扔进了坑里。

大明京师西山煤局的停产,也是这个原因,地下环境复杂,采矿事儿,动不动就塌方、水浸、爆炸等等,还是以露天为主的开采,更加安全些。

朱翊钧是张居正的学生,学会了绕一圈。

让大明京营直接平推倭国,手上沾满了鲜血,且不说精心维护的军纪如何继续维护,这些军兵也是活生生的人,当军兵对战争的正义性产生了普遍疑虑的时候,人心就散了。

但绕一圈,军兵只是驻扎,保护矿产的所有权归大明所有,那这就是正义的,而且何必亲手杀人,脏了军兵的手呢?

开矿的商人倭国的买办经纪,围绕开矿,如何苛责倭人,多少倭人开矿而死,军兵都不必承受这个罪孽,他们只是守卫大明皇帝的矿山而已。

朱翊钧继续说道:“戚帅在京师的时候,跟朕讲孙子兵法曾言: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蔚山抵抗坚决,比釜山主力多撑了十倍的时间,就是穷寇勿迫的道理。”

“国事亦是如此,你要是不给一点和谈的机会,这些个倭国的大名,反而会完全团结在织田信长的大旗帜下,殊死反抗,但是换个方式,他们就会陷入战于和的分歧之中。”

“先生这个绕一下,有的时候,确实厉害。”

朱翊钧朱批了凌云翼、戚继光的奏疏,他不喜欢对军事规划指手画脚,选择了全盘接受,打仗这一块儿,他还能比戚继光更明白?

冯保想了想说道:“石隆侯邓子龙说,戚帅到了大小金池也要铩羽而归,臣是不大相信的,的确地利极好,但仗是人打的,臣不以为邓将军能赢。”

(金池总督府现状,今墨尔本地区,探索初期。)

“邓将军也是非常善战的。”朱翊钧笑着说道,大小金池,的确是纯天然的良港,而且易守难攻,可是左右战争胜负的因素实在是太多了。

鹿死谁手,还是要看谁打得好。

“把那份势要豪右请愿的奏疏拿来。”朱翊钧看着冯保找出来的奏疏,这本奏疏来自松江府,是松江地面势要豪右请朝廷再开纳捐之门。

朝廷也在计划着年底开启第二次的募捐,在四月份之前,全部筹集到天津州塘沽港。

大明的肉食者们,没有为了打断万历维新的进程,就选择炸掉塘沽港囤积的火药等物,肉食者们至少保持了一定的理性,没有在国运之战中,刻意制造危机。

“陛下若是不愿的话,内帑国帑还能挤一点出来。”冯保看出了皇帝的犹豫,涉及到军权的事儿,都要慎重一些比较好。

“那就挤一挤好了,就别纳捐了。”朱翊钧做出了最终决策,最初国朝是担心钱不够用,所以才紧急筹措,毕竟势要豪右也有了参与感,增强社会共同责任,强化了向心力。

但朝廷财政还是比较健康,再进一步让势要豪右纳捐,恐怕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与反对、而且这些势要豪右最擅长的就是向下转嫁负担,再继续下去,哄抬物价、地租就有可能出现。

最重要的是,容易引起腐败和腐败的蔓延,一次可以说是偶然,两次三次,地方官员就会借纳捐之名横征暴敛、中饱私囊,加剧吏治腐败,这是朱翊钧不允许看到的局面。

能挤出来最好,挤不出来,朱翊钧可以动用老库存银。

实在不行,就抄家,总有办法。

礼部草拟了一份《平倭诏》,请皇帝朱批后,昭告天下,而长崎总督府应声而动,水师开始在长崎港频繁集结,而大阪湾守备千户所,直接关闭了前往倭国京都的信息渠道,一副备战的态势。

倭国内外上下,彻底慌了!

朝鲜战场已经彻底溃败,再鲜花锦簇的战报,也无法瞒下去了,前线逃回本土的逃兵,不断地诉说着大明天兵天将的可怕,人心惶惶不安。

生怕大明军倾尽全力打过来的恐慌情绪,极大的动摇了安土桃山幕府的统治,连带着织田信长的威信都变得岌岌可危起来。

国失大信则人心启疑,经过了反复修饰,传回倭国的战报,早就变了面目全非,全都是大赢特赢,光看战报,还以为大明军一次又一次的吃了大亏,倭国赢麻了。

可是战线,已经蔓延到了倭国的本土,这让倭国内外恐慌情绪达到了顶点。

人越惶恐就越想要寻找心理慰藉,极乐教在短短时间内快蔓延开来,再也不受幕府的控制,甚至压过了倭国本土的佛教,成为了第一大教。

而大明皇帝的平倭诏,更是在商人、倭国极乐教信徒的传播下,传的哪里都是。

大明的条件,让倭国出让所有矿山的所有权,作为战败的代价,换取皇帝息怒。

(本章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