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李俊、时迁合作,于年初建立的南方买粮渠道,并未停止交易,至今仍在运作之中。
在梁山最为困难的那段时间,通过这一渠道,筹集了相当数量的粮食。
价格虽然贵一些,但数量充足,所以梁山拼着损失,一直在进行购入的操作。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由于李俊吞吐的粮食数额巨大,引起了南国部分官员的注意。
……
苏州府内,某南国官营粮仓的小吏,正在昏黄的烛光之下,奋笔疾书。
此小吏姓黄名不易,他此时创作的,乃是一封举报信。
黄不易是管理苏州粮仓的副使,与正使刘峙不和,两人经常爆发冲突。
刘峙对黄副使恨之入骨,黄副使也将刘峙视作仇雠。
总之就是互相厌恶,谁都不服谁。
最近一段时间,黄不易发现刘峙在倒卖粮仓里的物资,而且数目相当惊人。
倒卖就倒卖吧,这也不是啥新鲜事。
凡是当上粮仓领导的,都会搞七搞八,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谋一些福利。
就连黄不易自己,之前也干过类似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问题在于,刘峙这厮居然吃独食,将黄不易蒙在鼓里。
若非事先买通了刘峙的心腹,恐怕直到现在,老黄对于前者的操作,还无从察觉。
黄不易家境殷实,这些年也没少贪墨,根本就不缺钱花,也没有搞钱的欲望。
搞钱的欲望没有,搞人的欲望那还是有的。
你刘峙发财就发财,可连声招呼都不打,是不是忒看不起我黄某人了?
再加上之前积攒的仇怨,老黄觉得,动手的时机,已然来临。
而刘峙最近疯狂的的粮食走私行为,正好可以利用起来,作为绝杀敌人的利器。
……
黄不易花费重金,将举报信送到了南国户部尚书的案头。
由于案情重大,户部尚书不敢怠慢,又将相关情况,对南国左丞相娄敏中进行了汇报。
娄敏中日理万机,统筹全局,他将苏州府的案件,与来自其他地方的情报结合在一起,顿时有了更为全面的判断。
某日朝会之后,娄敏中专门找到方腊,单独汇报此事。
“你是说,背后的买主,很有可能是梁山?”
“微臣至少有七分把握。梁山与金兵在河北鏖战,所需钱粮甚多;而从最近粮食走私的总额来看,如此巨量的交易,恐怕只有梁山的体量,才能吃得下。”
方腊闻言后,面色阴晴不定。
对于盘踞在山东的梁山势力,南国皇帝心中,充满了忌惮。
老虎总是要吃人的,等梁山与金国战罢,回过头来,是不是就要对朕的江山下手了?
如果王小飞在场的话,可以很明确地告诉方腊,对方的判断非常准确。
再过一番时日,待本寨主将北方巩固之后,再来与你放马南山,叙旧的同时,顺便送你归西。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像田虎、王庆之流,也在梁山的关注范围之内。
基于上述判断,方腊颁布严令,由娄敏中牵头,组织各部人手,彻查此桩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