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孙太皇太后而言,赞同停止这场战争,可能会错过一个千载难逢的剿灭鞑虏机会。但是相比较维系皇族的地位跟权威,这份代价是值得的,家天下大于公天下!
太皇太后孙氏属于传统后宫女子,对于皇权看的很透彻,但是明良帝朱见济受到沈忆宸的影响太多,内心里面充斥着一股矛盾,就远远没有那么洒脱。
哪怕孙太皇太后给了一个借口给台阶,他还是犹豫不决的问道:“皇祖母,这样做是对的吗?”
“对错就跟真假一样,对于帝王来说毫无意义。”
“皇帝,哀家知道你犹豫的点是什么,有些时候让沈元辅急流勇退,反而能更好的维系住你们师生关系。”
听到皇祖母点破了自己内心的纠结,明良帝朱见济脸上还是浮现出一抹惊讶神情,于是乎他干脆开诚布公的问道:“皇祖母,那你相信沈先生吗?”
“相信,他如果是个乱臣贼子,根本不需要率部北伐,给朝廷跟民间一个打倒他的机会。”
“可是信任这种东西,有些时候会变得很廉价,最是无情帝王家。”
说完这句话后,太皇太后孙氏就轻轻拍了拍明良帝朱见济的后背,然后便在婢女的搀扶之下离开了乾清宫。她该说的都已经说了,能不能参透就看皇帝自己,再深入下去就变成了后宫干政。
之所以能出现今日祖孙融洽的一幕,就在于孙太皇太后明白边界在哪里。皇权的自私不仅仅是针对臣子,哪怕亲人都不例外,历经五代帝王让她非常清楚这一点。
明良六年正月初三,京师内外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之中,内阁成员却在思索着如何断绝皇帝答应和谈想法的时候,临时首辅商辂就已经接到了圣谕。
明良帝朱见济同意天圣汗也先的求和,并且命令内阁商议具体和谈条约,其中最为重要的几点便是也先要去除汗号称臣,已经让北伐兵马早日班师回朝。
说实话对于这一幕的出现,商辂早在除夕夜的群臣商议时刻,就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常言道功高盖主,沈忆宸发动北伐战争对外有很大伤亡,给朝廷带来了极大的财政压力,并且成为了反对“阶梯税制”的功绩目标。
对内手握重兵,足足有二十多万兵马听其号令,连身为国公的石亨率领西征军,其实都是对沈忆宸马首是瞻。这种恐怖的掌控力跟声望,很难不引发皇帝的忌惮,解除兵权是任何一名成熟跟合格的帝王,都会去做的事情。
商辂能理解皇家的想法,却无法赞同他们的决定。
不包括泰宁卫城在内,已经有一万多北伐军将士殒命塞外,如果就此停战如何给他们交代,如何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另外朝廷修建了十几座前哨站,已经深深的插入了蒙古草原的核心地带,军费总投入超过了千万两白银。要是这个时候和谈班师回朝,相当于一切都打了水漂,十几座前哨站将很快就会荒废。
别看目前鞑虏伤亡更为惨重,事实上只要给游牧民族一口喘息的机会,他们休养生息很快就能恢复往日战斗力。难道当北疆再度烽火连天,处处遭受到鞑虏犯边的时候,又重头再来组织起一场北伐吗?
与此同时,得知皇帝下发诏书消息的数位阁臣,齐刷刷的赶到了商辂内阁首辅的值房。不管他们是否支持沈忆宸,亦或者认同北伐战争,此刻都有着一个共识,那便是绝对不能半途而废。
“商中堂,需要派人快马加鞭通知沈元辅,看他有何意见吗?”
资历最深的王文,看着坐在座位上沉默的商辂,开口询问了一句。这种大事只能由沈忆宸来劝说皇帝,毕竟他们两个还有着师生之谊。
“不用。”
商辂很简洁的回了一句。
“那商中堂你打算怎么做?”
一旁的阁臣王一宁追问一句,当了这么多年纸糊阁老,终究还是不能在这种的大事上糊涂。
对于王一宁的询问,商辂没有回答,相反他默默站起身从背后书架上拿过来一个印章盒。打开之后,里面摆放着一枚代表着内阁首辅相权的“文渊阁印。”
“封驳圣旨!”
商辂斩钉截铁的说出这四个字,这份和谈诏书根本不需要传递到沈忆宸的手中,内阁就不会答应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