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的午后是悠闲的。
龙樟村的午后忙碌得热火朝天,到处都是人。
水稻收割期前,需要把稻田里的水放干。
收获稻花鱼的同时,让田里的水晒干,到时候才方便收割水稻。
一连几天,生产队长不在村里,安排劳动任务的活落在刘工分头上。
扒开放水的口子收了一小部分之后,剩下的鱼需要人下田用抄网捞出来。
专门养稻花鱼的稻田是有特定株距要求的。
只是龙樟村的稻花鱼是在插秧之后才随着整治冷水田而附带引进养殖。
株距和往年一样,一般人下田肯定会踩坏已经成熟的水稻。
只能让一些几岁的小孩来捞鱼。
各个生产队的小学只教到三年级,老师们不约而同组织学生去龙樟村进行劳动课。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但是下到田里,他们开始小心翼翼。
每一束金黄的稻穗,是生活的希望,弥足珍贵。
都是挨过饿的,即便再调皮,在粮食面前,刻进血脉里的敬畏,会让他们小心地在稻田间活动。
孩子们忙着,社员们也没闲着。
各家的桶摆在田埂上,奋力摆尾跳跃的稻花鱼送出来,倒进盛着水的桶里,很快变成浑浊的泥水。
林玉珠分到的任务就是将鱼儿按体型大小分类,大的放进特大木桶里,小的放进干净的水桶里。
一斤左右的养到明天早上,拉去各个县城,小的送去集体鱼塘寄养,等晚稻插秧之后再投放到水田里。
一连几天,林玉珠都没见到宋毅。
心里空落落的,干什么都觉得没劲。
没有防水手套,干活的手被泡得发白起皱,顶着大太阳干活,实在算不上什么很愉快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