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四年,秦韩甘茂之战、宜阳之战,斩首六万。】
【秦昭襄王十四年,秦韩伊阙之战,斩首二十四万。】
这些战役只是举例而已,从天幕所列出人数来看,死者远远不足“一百六十一万七千人”。
某个长平之战后的世界。
秦兵围邯郸,赵王正犹豫着要不要听魏国那边的劝说,投降尊秦为帝算了。
然而一看到这个屠杀数量,再联想到长平之战,秦军是真的杀俘,赵王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行!不能投降!坚守待援!必须坚守待援!”
而邯郸之民亦是剡木为矛矢、炊骨易子而食,宁死不降。
秦军太残暴了,他们害怕啊。
【遍观秦攻地之景,往往占城后,秦国都不得不将残存的本地之民或是逐出去,或是归还本国。】
难道是秦国人多,不屑于接收他国民众?
【只因计首授爵之策,令天下之民皆恶秦,秦国只能忍受人少之患,将这些不稳定因素赶走。】
【这给秦国造成什么危患呢?】
【商鞅曾说秦国田数不满百万。名山大川之宝亦无法竭尽其用,便是因着秦地少民。】
【秦国初时还能依靠发布优惠政策,比如赐给黔首田地住宅,免除其三代的徭役赋税,来吸引其他国家的人,但随着秦国虎狼之说传遍九州后,秦国打下来的新地想要有民众,只能徙秦民、迁秦罪人了。】
商鞅看到这里,脸色已经沉得很难看了。
不是因为觉得自己的政策完美无缺,而是……
“居然走到了这一步。”
商鞅叹气。
他不傻,不会觉得自己能拿出一个完全没有缺陷的国策,适用千年万年,只是没想到缺陷会大到这个地步。
看来不止是始皇帝一个人悬崖走丝线,是整个秦国前期发展时,都在豪赌。
赌——
秦国在彻底无人之前,有人二次变法,修正计首授爵的弊端。
秦孝公对此倒是接受良好:“计首授爵弊端大,但利益也大。除此之外,再没有一个政策能比它更适合秦国积攒国力了。”
现在就搞义兵?六国之民抵抗倒是不深了,但秦国也打不赢其他国家了啊。
【而秦庄襄王实施义兵之策后,往后,一直到秦朝灭亡,仅有两次斩首,分别是秦始皇二年与秦始皇十三年。】
【正因义兵之策,秦始皇攻六国,一统天下时期,少有民反,与前期秦国攻下土地后,时不时有当地民众反叛,形成鲜明对比。】
【而且,许多国君在发现打不过秦国后,并不纠结过多便请降了。】
【义兵之策大大加快了秦一统天下的步伐。】
始皇帝一边看天幕,一边微微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