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无耻的做法,她可能一时半会还学不会啊……
话说回来,狗皇帝要是听话,还真挺好用的。
第153章
赵明月盯着技艺学堂的名单统计发呆,这怎么可能呢?
“百姓都知道学堂教做饭,教医术,教女工了?”
是不是百姓还不知道这学堂多难得?
男娃二百个招满了,还是十几个中选一个。
女娃送来的都收了,一共才二十个。
赵明月仔细看后面的详细信息,没有一个是大户人家的。
嗯,大户人家觉着女孩儿小小年纪上学堂,抛头露面,还和男娃一个学堂,会影响女孩儿及笄后说亲。
周福杨点头:“都知道了,送男娃来的人家,都跟他们说了。御膳房的厨子教做饭,太医院的太医教医术,少府的绣娘教女工。”
“那是为何?”
这样雄厚的“师资力量”,一般的权贵人家都请不来。不说争抢着来吧,怎么会只有这么点人?
不应该啊,京中百姓的日子比望山村的村民可好过多了,望山村都能送女娃去学堂读书,京中百姓怎么会送去学手艺都不愿意呢?
赵明月沉思,莫非是望山村的人直观体验到了赵家因她“起飞”,京中百姓没甚感觉?
据说杨贵妃得宠后,兄弟姊妹齐升天,个个都位高权重,百姓口口相传“生儿不如生女”。
难道是因为大金他们都不涉朝政,所以百姓们不觉得“女儿养好了也可以带飞全家”?
“微臣也四下打探了。”周福杨道,“百姓觉着女儿是别人家的,学了手艺也是婆家得利。”
赵明月冷哼,“女儿有本事,自家不也得许多好处吗?”
周福杨迟疑,“这技艺要学好,怎么也得年,咱们还半天教学字,时间就更长了。六岁上送来,学个六七年就快说婆家了。这几年本可以在家干活,看护小的,现在还要交束脩,百姓们就觉着不划算了。”
“男娃儿耽误这几年,学了本事,往后都是家里得利,也好说媳妇。”周福杨补充道。
赵明月叹息,“凭什么女孩儿嫁人了,就不是自家人了呢?”
全嬷嬷安慰她,“也有许多人家喜欢自家的女孩儿,只不过百姓们银钱就那么多,凡事先紧着男娃儿习惯了。”
赵明月:“不是也有许多爹娘,只生了女娃,没有男娃的吗?”
这些人家为何不将孩子送过来?没有兄弟照应,不是更得女孩儿自己有本事吗?
全嬷嬷:“这些爹娘有的上头还有爹娘,没有分家。分家了的,得多攒些银钱,从兄弟那边过继男娃。总不能自家穷得叮当响,还能厚着脸皮过继兄弟家的孩子来受苦吧?”
说到底,还是女娃儿不能传承香火。
“不孝有三,无后最大”,香火传承是百姓们的第一信仰。
再来一百个赵明月,也撼动不了这个信仰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