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巍巍大唐:开国 > 第九章 中原劲敌3东出潼关(第3页)

第九章 中原劲敌3东出潼关(第3页)

俗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不久,王世充又干了一件蠢事,彻底激怒了罗士信,使得他愤然离去,投向唐朝阵营。王世充开启作死模式,在罗士信看来,是对自己作为一名武将的侮辱。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罗士信有一匹骏马坐骑,长得高大威猛。偏偏不巧的是,他的这匹宝马,被王世充的侄子赵王王道询看中。于是,王道询便想罗士信强行索要宝马,态度非常蛮横。

中国古代,武将最重要的三件东西:铠甲、兵器、马匹。王道询勒索骏马,就是摆明了侮辱罗士信。性格刚烈的罗士信,直接断然回绝。王道询在罗士信那儿碰了钉子,自然是不甘心的。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王道询找来叔叔王世充,为自己作主。王世充肯定是向着自己侄子,二话没说,强行夺走了罗士信的骏马,赏赐给了王道询。

王世充叔侄的行为,彻底激怒了罗士信。罗士信火冒三丈,觉得王世充欺人太甚,与其在王世充手下窝囊受气,还不如反出洛阳。武德二年七月,王世充派遣罗士信率军进攻穀州。罗士信趁机带领所部千余兵马,投奔唐朝,正式与洛阳王世充政权分道扬镳,从此成为唐王朝的一员铁血战将。

罗士信率部投唐,唐高祖李渊大喜过望,无意间,又偶得一员猛将。因此,李渊特意遣使慰劳罗士信,赏赐布帛五千段。同时,唐高祖任命罗士信为陕州道行军总管,负责防御李唐潼关一带。

要么说,罗士信此人,到底还是刀光剑影中杀出来的一员悍将。归顺唐朝不久,这位少年将军,就用实实在在的战绩,送给了李唐朝廷一份独特的见面礼。在一次对战中,罗士信差点将王世充的太子,当场击杀。

武德三年四月,罗士信奉命,率军围攻慈涧。慈涧地处洛阳附近,属于王世充的势力范围,王世充肯定会全力支援。为了抵挡唐军进攻,王世充派遣太子王玄应,率军救援慈涧。

行至慈涧,罗士信和王玄应狭路相逢。见到王玄应后,罗士信分外眼红,舞动长枪,迎面一枪,将王玄应刺于马下。幸亏王玄应穿的铠甲比较厚,左右拼死相救,这位郑国太子,才捡回了一条命。要不然,王玄应当场就会死于非命。估计到时候,王世充就得考虑换太子的问题了。

瓦岗旧将不断离开王世充,归顺唐朝。一方面,极大地增强了李唐王朝的军事实力,瓦解了王世充内部的军心;另一方面,也让唐朝看清了王世充的虚实。王世充貌似十分强大,内部实际上早已离心离德,分崩离析。似乎,唐朝进攻洛阳,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不久之后,唐高祖李渊又打探到了一个消息,也正是这个消息,使得李渊彻底下定决心,出动大军,东征洛阳。

自从武德三年三月以来,王世充下辖的州县、将帅,几乎每个月都有归降唐朝的事情发生。洛阳及周边地区的百姓,知道洛阳将有大战发生,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大量向外逃亡。

如何稳定洛阳城风声鹤唳的局面?王世充采取了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严刑峻法,杀一儆百。王世充下了一道严令,凡是外出逃亡的百姓,一人出逃,全家杀光。所以,王世充鼓励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相互告发。更令人发指的是,王世充还实行连坐,以五家为一保,一家逃跑,其余四家一律获罪处死。

殊不知,王世充越是推行这样血腥的镇压政策,洛阳百姓逃跑的人数,反而越来越多,根本制止不住。这样一来,王世充更加恼火,干脆全城戒严,不许任何人随意出入,连出城砍柴的人数名额,都有严格的限制。一时之间,洛阳城被搞得鸡飞蛋打,人人自危,“公私愁窘,人不聊生”。

对待百姓,王世充残暴严苛,民心尽失;对待臣下,王世充更是刻薄寡恩,处处猜忌,使得他的处境越发孤立。王世充是通过篡逆的方式,当上皇帝。因此,他对文臣武将,从来都不信任。

比如,王世充将洛阳宫城,充当关押囚犯的监狱,把反对自己的大臣,以及他们的家属,统统关在里面。诸将每次外出打仗,他们的家属,都被王世充扣在宫中,当成人质。就这样,关押的百官家属,不下万人。更要命的是,此时的洛阳城中,爆发了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每天竟有数十人被活活饿死。

不夸张地讲,洛阳的局面,逐渐濒临失控。焦头烂额,无计可施之际,王世充昏招迭出,只好割肉补疮。原来,他曾经在洛阳附近的司、郑、管、原、伊、殷、梁、凑、嵩、谷、怀、德等十二州之地,以台省官担任十二州营田使。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洛阳百官放着好好的京官不当,却争先恐后地外出去当这个十二州营田使。若是有谁当上这个官职,肯定会喜若登仙。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那是因为,洛阳已经极度缺粮,出京起码还能有口饭吃,顺便也可以找个机会,逃离已成人间地狱的洛阳。

洛阳的虚实,传到李渊耳中,李渊心中暗喜。现在看来,王世充以及他的大郑国,表面还是一头张着血盆大口的老虎,实际则是一只又肥又蠢的病猫。王世充政权外表的光鲜,掩盖不了其内部的腐朽与没落。

反观唐朝,自从取得统一西北、收复河东两场重大胜利后,李唐王朝的统治区域,不仅牢牢掌控了沃野千里的关中平原,更是雄踞中国北方,国力如日中天。大唐一统天下之势,已经十分明显了。

同样,从建国以来,唐王朝一直是与金戈铁马相伴。经过三年的攻伐征战,李唐接连消灭了陇西薛氏、河西李轨、山西刘武周等割据群雄,唐军俨然已是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百战之师。作为唐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唐高祖李渊放眼天下,他认为,大唐入主中原的号角,可以吹响了!

武德三年六月,也就是李世民率军平定刘武周、宋金刚,取得河东大捷,仅仅不到三个月,唐高祖李渊召集群臣,商议东征洛阳之事。李渊是这样打算的,趁着王世充内部虚弱,且唐军刚刚在河东大获全胜,士气高昂的大好机会,派遣大军东出潼关,剑指中原,对洛阳王世充发起主动进攻。

王世充得知唐朝即将东征的消息,也是非常紧张。他的心思,才把瓦岗军打败,刚过几天舒心日子,李唐大军又要席卷而来。所以,王世充病急乱投医,准备临时抱佛脚,立即征调诸州镇精锐部队,集结于洛阳,设置“四镇将军”,招募兵勇,分兵把守洛阳四城,加强洛阳的防务。

比起王世充的仓促应战,唐朝方面则是胜券在握。经过与群臣的商议,唐高祖李渊决定,东出潼关,大举进攻洛阳。并且,唐高祖还拍板定下了此次东征洛阳的统帅人选——秦王李世民。

无论是武德元年十一月的“浅水原之战”,还是武德三年的“河东反击战”,年仅二十一岁的秦王李世民,凭借其过人军事天赋,相继削平了西秦薛仁杲、山西刘武周等群雄势力,巩固了李唐关中之主的地位。至于李世民本人,更是成为了一位威震天下,令各地群雄望风披靡的大唐战神。

面对虎踞洛阳的郑帝王世充,以及称雄河北的夏王窦建德两大中原劲敌,唐高祖李渊反复权衡,还是下定决心,由李世民挂帅出征,挥师兵出潼关,向东直取洛阳,啃下王世充这块硬骨头。如果李世民率军攻破洛阳,灭掉王世充。到时,唐军便可挟胜利之威,席卷河北。大唐入主中原,乾坤可定!

武德三年七月,秦王李世民统率近十万唐军,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出发,开赴中原战场,进攻洛阳。与此同时,唐高祖又委派太子李建成,镇守蒲州,防备突厥乘虚而入。李世民奉命率师东进,唐朝正式拉开了和洛阳王世充大战的序幕。一场决定天下大势的关键战役,自此开始了。

马上到来的洛阳之战,不管是对李唐王朝,还是身为唐军统帅的李世民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战。唐王朝若是此战获胜,中原大地尽可囊括,实现天下一统的伟业,也将计日可待。

于李世民而言,这场洛阳之战,将是他登上军事生涯巅峰的封神之战。武德三年七月至武德四年五月期间的“洛阳之战”、“虎牢关之战”,李世民凭借这场决战,将河南王世充、河北窦建德两大中原军事集团,连根拔起,促使大唐正式统一中原,铸就了唐朝统一战争的关键一步。

此次东征洛阳,唐王朝下足了血本,把所有的家底全部押在了这场战争中。为了打好这次的洛阳之战,秦王李世民亲任统帅,率领近十万唐军,挥师东进;唐朝几乎一半的开国将领,都随军出征,向洛阳挺进。在这些唐军的重要将领之中,就包括隋、唐两代老将——屈突通。

屈突通自从归顺李唐以来,一直在李世民麾下效力,为唐王朝不辞辛劳地南征北战。因此,唐高祖李渊对待老将屈突通,一向非常倚重,信任有加。此次东征洛阳,屈突通也在队伍当中。

当时,屈突通担任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他的两个儿子,此时还在洛阳王世充手中。李渊担心屈突通会有所顾忌,因此大军出发之前,高祖特意询问屈突通二子的情况:“今欲使卿东征,如卿二子何?”没想到,听到唐高祖发出这样的询问,屈突通没有丝毫犹豫,大义凛然地说道:

臣昔为俘囚,分当就死,陛下释缚,加以恩礼。当是之时,臣心口相誓,期以更生馀年为陛下尽节,但恐不获死所耳。今得备先驱,二儿何足顾乎!

听了屈突通一席话,唐高祖颇为感动,不由得击节赞叹:“徇义之士,一至此乎!”由此可见,此次东征,唐军上至统兵大将,下到普通士卒,每个人心中都坚定了忘身于外,携手共进的必胜信念,誓死也要为大唐拿下洛阳城。

在秦王李世民的率领下,十万唐军将士,士气高涨,浩浩荡荡,踏上了东征洛阳之路。攻克东都洛阳,定鼎中原,是唐王朝实现统一大业关键的一步棋,也是唐高祖李渊长期以来的夙愿。

那么,久经沙场,战无不胜的秦王李世民,又是如何指挥十万唐军,对洛阳城展开进攻?面对唐军的大举攻城,王世充又会如何组织守城?洛阳城下,唐、郑两军,究竟上演了怎样的龙争虎斗?百年古都洛阳,又经历了怎样的战火洗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