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只是个六七岁的小郎君。大概是环境陌生,小郎君脸上虽然看不到哀戚,可也惶恐的很,也算是符合这个本该哀伤的场合。
大概是看着大房的人身子骨都不怎样,池二郎给自家兄长挑的继子,是个虎头虎脑看着就健康的。
大夫人单手牵着小胖孩,边上是一身素服的闺女,跪在那里,全了大房的礼数。
一直到这位奉恩将入了祖坟,这件丧事才算是过去,至少把过来吊丧的客人都打发了。剩下自家人还是有很多琐事的。(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四章蛋疼
奉恩将军的丧事过后,除了将军院子里面的直系子孙需要守丧之外,像池二郎他们这样的子侄,也不过是素衣过了头七,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了。
大梁虽然重视孝道,那也是有规定的,若是叔叔伯伯婶子大娘的没了,都要受个三月半年的,遇上家族大的,兄弟多的,子侄们估计这辈子就没有出仕的机会了。还不整年到辈子的在家里披麻戴孝呀。
太夫人心疼侄媳妇还有两个不大的孩子,每日里都让灶上给单独炖上点素斋给大娘子,还有过过继来的小郎君送过去。就怕孩子守孝太过苛刻自己。耽误了身子。
大夫人对太夫人此举,记在心里,教导孩子的时候,多番提及,就怕将来孩子们大了对二房有了芥蒂。
给孩子们除了服,胖哥这个呆不住的,立刻呼朋唤友的到山上自在去了。
往日恨不得在山上定居的池老太爷,这次大概是伤了心了,被孙子好说歹说的,才勉强同意上山,就这还是意兴阑珊的。
看样子还没从死了大哥的打击中回复过来呢。
池家的世子胖哥同自家舅舅感叹,他家祖父是个重感情的。在这位祖父面前大咧咧的性子都是收敛起来许多。
华五郎对自家外甥的说法,不怎么认同,不过那是人家祖父,跟自己没啥关系,难得外甥如此赤城,算了就让他这么以为好了。
在见识了人情事故的五郎眼里,这位池老太爷,之所以精神头不怎么样,怕是跟重情重义关系不大,他们池家老兄弟之间的情谊,比他们笔下的宣纸厚不了多少。
五郎从小在姐夫府上的日子,比在家里都多,对于池府那点事,心里明镜一样,对这位亲家老爷也是亲近的很,性情脾气都是比较了解的,怕是见到生死,心里留下阴影的时候更多,要说别的,怕是还有点愧疚,这位亲家老爷,对老定国候颇为信服,不管怎么说自家姐夫做了侯爷,亲家老爷素来行事仗义,怕是多少觉得有点对不住他大哥了。
想到这里,五郎只是吩咐自家外甥,平日里多拉着你这位祖父走走,开阔一下心胸,顺便把课业给这位祖父看看,让他明白,他们二房的子孙真的比大房的争气,或许这位亲家老爷就能想的开些。
觉得以后能对族中对老定国候有个交代。
顺便还提醒了自家姐夫,他家老爹心情不太好。多了就没说了,疏不间亲,伤了他们姐夫小舅子的情分反倒不好。
池二郎拍拍小舅子的肩膀,就说自家养大的孩子亲,这小舅子一声不吭的,可没少给他这个姐夫帮忙,府里府外的,阴谋阳谋的,忙不过来的时候,小舅子比池府的兄弟还顶事呢。
姐夫小舅子两人商量起事情来,根本就没有什么障碍。尤其是在智商上面、
这次奉恩将军发丧的问题上,池二郎在府里做事明白,外面风传利多于弊,外面的舆论都是这位小舅子一手折腾出来的,你当外面对池来太爷的评价那么高,为什么呀,没事显得你侯府一句话能让满京城都知道呀。
真要是追究根底,这事就是从学子们那里传出来的,留言的开头在哪,还不是在这位华府五郎身上,
为了给定国候刷存在感也真是费了不少的心机呢,没看到如今定国候府,从侯爷到世子,到侯爷的老爹,一个个在京城里面都是拿得出手的人物吗,至少在人品上都有让人称道的地方。
这就是效果。要知道前半年,定国候府的名声还可是都臭到大街上了,能到如今这地步多不容易,华五郎在这件事情上能居首功。再次证明了,士子的力量,还有流言的力量不可小窥。
池二郎对这位小舅子满意的不能再满意了,都是自己教的好呀。
特意找了个时间去山上看看自家老爹,果然如小舅子跟儿子说的一样,自家老爹精神头不怎么好,都是自己这个当儿子的不孝顺,太忙了,老爹都要忧郁了,竟然都不知道呢:“您老人家这是怎么了,看着不是那么精神。山上若是呆着不舒服,就回府上好了,还能同三叔四叔一起说说话呢。”
池老太爷摇头:“不用老子在山上呆着好着呢。”
定国候:“不然儿子弄个戏班子到山上来热闹一下,您在邀请几位之交好友聚聚。”
说实话,在池二郎心里他爹也就这点追求,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能哄他爹开怀了。
池老太郁闷,儿子孝顺是好事,可儿子看自己这个老子也太低了,他就是那样没追求的人吗:‘你这是觉得你爹喜欢听戏呀,还是觉得你爹喜欢小戏子呀,有你这么当儿子的吗,老子在你心里就这么没出息呀。’
定国候郁闷了,还真不知道他爹还有什么高大上的追求与爱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