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历史直播:从神奇的太宗们开始 > 第217章 彩蛋金语录2(第1页)

第217章 彩蛋金语录2(第1页)

明朝,洪武年间。一群人对于金朝的灭亡并不太在意,于他们而言,更有吸引力的还是彩蛋一的内容。金的财政食货问题,显然也是大明需要注意的地方,只不过这是一件需要长期经营的事情;但另一件事情现在就可以进行讨论了——朱棡神色一正:“后世是怎么搞的,哪来的日本海,这明明应该叫鲸海才对!怎么就变到了那个日本的名字上去?”这句话中的俄罗斯之类的是哪里,他们已经清楚;而日本究竟是何地,他们同样了解。可这好好的鲸海,自那蒙元时期就已经叫做这个名字了,怎么放到日后却叫成了日本海?这片海域在大明的旁边,在中华的旁边,就应该叫个中华的名字,小小日本何德何能冠以他们的名号?朱元璋也对此非常不满,在他看来,自己的东西怎么可以给了别人,但他又觉得大明的子孙应当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于是他顺理成章地把这件事扔在了后面的王朝头上:“必然是那蛮夷所建的清朝干的好事!”一群塞外蛮夷,根本不懂得中华正统、没有维护华夏的意识,自然也就把那鲸海变成了日本海。殿中诸人纷纷认同地点头,觉得朱元璋这个推论非常合理。【彩蛋三:初,女直人不得改为汉姓及学南人装束,违者杖八十,编为永制。(元·蔑里乞·脱脱等)】【南渡后,诸女真世袭猛安、谋克往往好文学,喜与士大夫游。(金·刘祁)】【帝王知音律者五人:唐玄宗、后唐庄宗、南唐后主、宋徽宗、金章宗。(元·陶宗仪)】【况今虏首庸懦,政令日弛,舍戎狄鞍马之长,而从事中州浮靡之习。君臣之间,日趋怠惰。自古夷狄之强挖,未有四五十年而无变者。稽之天时,揆之人事,当不远矣。(南宋·陈亮)】【宋曾经联金伐辽以图恢复燕云之地,这次却与蒙古携手企图夺回祖陵所在地河南,洗雪积怨。(日·外山军治)】宋朝,开宝年间。赵匡胤一直以来都强迫自己忽视不去思考的事情被最后一句话赤裸裸地点出来了。饶是已经经历过不少大风大浪,此时的赵匡胤也都有一种眼前一黑,随时都能昏过去的感觉。——祖陵,祖陵啊!自己的神主丢失还不算,大宋的皇陵祖陵一早就落入了金人之手!早在乾德元年,他就命令官员将父母的陵寝从开封迁移到了西京巩县的邓封乡(巩义市西村镇常封村),也着手在那块地方开始兴建自己的陵寝。结果,赵光义那个混账的后代居然连皇陵都守不住,直接拱手让给了那群茹毛饮血的女真人!虽说华夏大地,任何一个后继的王朝都会主动保护先代王朝的皇陵,算是一个理所当然的规矩,但是赵匡胤可不相信金国那群刚刚从蛮荒之地出来的女真人会遵守这样的规矩,好好保护他大宋皇陵。或者说,就算他们金国日后会保护,那乱兵之中呢?一群屠城都做的理所当然的人,怎么能指望他们有什么保护大宋皇陵的意识?怕是那些将领也要从大宋的皇陵中获取财货呢!更不用说,自某一些人开始光明正大地盗掘陵墓后,各种王公贵族的陵寝就成了筹集军费的好来处。再有,大宋虽然被分成了南北两半,但到底还有一个南宋继续存在着,那金人是否会把现如今的大宋皇陵视作是前朝皇陵还真是个问题。一时间,他觉得自己的呼吸都开始困难——被盗掘破坏的陵墓,里面的陪葬物品也就罢了,墓主的尸骨会遭到怎样的对待?他的遗骨又会是何样?!赵匡胤顿时满脑子都是自己的遗骨最终会面临的悲惨遭遇,什么被损坏、被随意乱扔、被曝尸荒野……都开始在他的脑中浮现。一旁的赵光美已经怒骂出声:“赵佶果然是个葬送我大宋江山社稷的祸星!”他这么生气,自然也是因为皇陵——虽然神迹中赵光义登基后对他始终怀有忌惮,但是他到底也是赵光义的弟弟,死后多半也是要葬在皇陵附近;更何况,以赵光义的做派,在他死后必然是要好好表示一番,展现一下自己的兄弟情深的,如此一来,将自己葬在皇陵一带不正是一个好方法?可这样一来,不正说明,自己的陵墓也一同落到了那些女真人手中?!于是,他便把怒火倾泻到了赵佶身上,谁让神迹中正好又提到他了呢。还是什么帝王知音律的总结中……金朝,天会六年。完颜晟等人现在又发现了一个导致大金最终走向灭亡的原因。喜好文学,改习汉人之风尚,日趋怠惰,哈!而且,这些喜好文学的还不是普通的女真人,而是正儿八经的在军中有职务的女真猛安谋克们!别的女真人喜好也就罢了,他们喜好这些东西——虽然不是不能有这方面的爱好,但是前提是能够保证依旧有着女真勇武啊!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可看神迹的意思,他们最终倒是完全抛却了女真人应当有的勇武和骑射,一头扎进了那些见鬼的文学的怀抱。“大金能够立国,靠的就是我女真勇士的勇武,靠的就是他们的骑射本领,这就是大金的根!”完颜杲也曾数次带兵前去征战,他对于这方面的认知非常明确,武力、能征善战的军队,就是大金能够建立的前提!就算日后他们不再使用弓箭一类,而是开始使用神迹中出现过的火器等物,大金的军队也不能投向什么文学的怀抱,他们必须能够保持住现有的这种勇武精神。完颜宗干作为已经开始给家中的子侄教导汉学、中原文化的人,也很有发言权:“我让宗室后辈们学习中原文化,是为了让大金能够更好地发展,日后大金的治理不能缺少中原的那一套东西……”但这并不是就要让女真人忘记了从前的勇武,忘记了战场搏杀。完颜晟揉着额头:“朕知晓,所以朕也没有拦着你们学习中原文化,也没有改变大金的军中制度。”这不就是想着保持女真传统的前提下,引入中原的东西吗?“但我大金前面有多少可以学习的例子?”辽朝,不用说了,压根就没怎么往这方面走,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再是纯粹的契丹传统状态,但也一直也没有真的多么学习汉家文化和风俗,人家还是耶律和萧,还是行朝;再往前,就是五代十国时期,一堆外族南下,例子倒是不少,但也没有几个正面案例,反正不是中间就被灭掉了,就是最后直接又变成了汉人王朝了。完颜宗干叹道:“大金必然要南迁,但是一旦南迁,学习中原的风气就停不下来了。”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比起中原的花花世界,女真先前的环境和文化都完全不堪一击。因此,想要直接断绝这种风气是行不通的,也就只能想办法引导了。就像第一句,一个“初”字,就充分说明了最后的发展。完颜晟摆手:“这些问题都得谈,等等朕会召集宗室重臣们一同讨论。不过,”他冷笑一声,“看来大金未来的皇帝们倒是都挺向往中原文化的,那大金第六代的章宗,居然都能和唐玄宗、后唐庄宗、南唐后主、宋徽宗并称音律造诣了。”这几个皇帝,有哪个能算作是好的?唐玄宗和后唐庄宗倒是前面不错,可紧接着就都干出了大事,结局都不如何;南唐后主和宋徽宗就更别提了。唐朝,贞观年间。李世民看到唐玄宗这个名字,以及宋徽宗这个名字,顿时就对与这二人并列的其他几人打上了不靠谱的标签。但他实在不想讨论和唐玄宗扯上关系的事情,于是转而展开了另一个话题:“什么叫‘舍戎狄鞍马之长,而从事中州浮靡之习’?中州就不能有鞍马之长?中州就一定得有什么浮靡之习?”虽然李世民清楚这是南宋对于金人情况的判断,认为他们不再如先前那般勇武善战,而是开始战斗力降低——但是他还是很不爽。金朝开始浮华奢靡,开始抛弃骑射不愿意吃苦,难道不能是因为他们自己意志力不行,他们自己喜好享受?怎么就非得是中州的浮靡之习了?而且,这句话虽然未必有,但总能解读出一点点将那鞍马之长和浮靡之习相对应到戎狄和中州的感觉。李世民并不认可,他可以作证,中州也是很擅长鞍马骑射的!他这么一说,在场的不论文臣还是武将都纷纷点头:“臣等就很擅长鞍马骑射的,那所谓的戎狄都未必有臣强!”他们对于这种可能的解读也不爽啊,宋朝自己不练习鞍马骑射,军队战斗力不高,崇文抑武,那是宋朝自己的事情,是他们不行,凭什么拉上整个中州?他们大唐可是非常重视骑射的,有点地位的人不会骑射那都叫丢脸!“还有,这宋朝前面才刚刚联金灭辽,怎么就又开始联蒙灭金了?”程知节抽抽嘴角,虽然他能够明白宋朝这么做的逻辑,“但是他们到底有没有从上一次的事情中学到什么?”当然不是说要让他们帮助金朝,可要是和蒙古联合……【彩蛋四:女真民族是中国的一个成员,女真族所建立的金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政权,而且构成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朝代。(共和·张博泉)】【不能用中国民族的主体汉族来代替整个中国民族这个概念,不能把女真族视为中国民族以外的外来入侵的民族,不能把金政权视为独立于中国之外的外国,女真是中国民族中的民族,金朝是中国之中的国。(共和·张博泉)】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看着这几段话陷入了思考。皇子们和大臣们俱都噤声安静下来,等着看朱元璋打算进行什么样的表态。没等多久,朱元璋就开口了,他面带笑容,简直让人觉得像是被掉包了一样:“没错,是这个理。就像咱也不歧视那些愿意为大明效力的蒙古人啊,只要愿意认咱大明,他们可就都好好地在咱大明的治下生活呢。”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在场众人不由点头,这倒没错,大明境内现在生活的蒙古人也不是很少,特别是原来的大都、燕地那块儿,可是有不少蒙古人在。不过为什么万岁爹居然态度这么好?朱元璋心情好是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就是他从这几段话中发现了端倪:这共和,显然也是他汉人占据主导的朝代!只有这样,才能说出“中国民族的主体汉族”——要知道,若是那外族的王朝,就像那金,即使女真人的人口并不比汉人多,也不会说汉人主体,这是政治正确。那见鬼的清朝果然最终也步上了他们先辈的后尘!哈哈哈哈哈!而且,朱元璋也能理解这种将金政权扒拉进自家历史的做法:这种历史上的东西,自然不好扔给别人,当然要是自己家的才行。高兴完,朱元璋又开始认真思考起这几段话中透露的信息。中国民族,中国民族,后世怎么会出现这么个词?他明白中国的意思,也明白民族的意思,但自古以来,就没有这么称呼民族的,汉人是汉人,突厥人是突厥人,女真人是女真人,蒙古人是蒙古人。即使一个王朝治下有其他民族,但也不会统一称呼,所以后世为什么要把他们集合起来统称?这个中国民族,显然也不能等同于大明的子民自称明人这种称呼。他不由好奇,在那个“民”和这个“共和”的时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以至于这个时期的人的很多话中透露出来的信息都与如今有了那么大的差别?至于为什么不是清朝做的事情……朱元璋想起这个朝代都只想砍人,一个外族会搞一个中国民族的称呼出来,谁会信啊!起码他不信。清朝,康熙二十八年。被这段话再次冲击的清朝众人:“……”虽然知道大清最终灭亡了,但是一次次提醒他们也就算了,还要提醒他们,最终还是汉人翻了身……康熙开始沉思:虽说没有万年不灭的王朝,但是他大清在汉人身上采取的措施已经不少了——剃发易服、文字狱,已经让汉人足够顺从;同时,大清也一直在拉拢那些汉人地主豪强,给他们的利益一向不少。难道大清对于那些汉人地主的笼络还不够?他们不应该已经心向大清了吗?还是说,还应该加强一下对那些高危人群的管控?至于说这共和……也不知道是大清的多少年后了,按照王朝的平均时间而言,民怎么着也要有个二百年,那二百年后的共和,满族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情况。————————刘祁,金末之人,《归潜志》作者。陶宗仪,元末明初之人,在元朝至正二十六年整理成《南村辍耕录》30卷,因此这里标作了元朝。陈亮,南宋人,这几句出自《中兴五论》中的《中兴论》。张博泉,(19261~2000109)金史学家,东北史大家,吉林大学教授,中国20世纪末叶金史研究的集大成者。中华民族团结一家亲!(加粗)(大声):()历史直播:从神奇的太宗们开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