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麒麟儿 > 第652章(第1页)

第652章(第1页)

名望这种东西,在乱世大多数时候都是虚的,但只要条件合适,为常不能化虚为实!

许盈身孚海内厚望,这是他过去十多年种下的因结下的果!说起来他顶着脸红抄书,本来就不是图别人给他唱赞歌!而是那些名声真的有用。当年他想的是凭名声做个海内名士,从而广收天下门徒。如今目的变了,但作用是一样的。

“建邺这边,太学之事不能再拖了!早些拟个章程来。”许盈刚刚和齐子舆见了一批来投他的士人,就开始催促起这件事了:“章程上与太平书院有些相同,但又有不同这些都是说过的。”

齐子舆是太平书院出身,当初从太平书院结业之后就毅然决然跟随许盈,成为许盈的学生。后来许盈回豫章,他并没有跟到豫章去,而是结合自己的长处与意愿,在许盈的建议之下正式出仕了。

如今许盈得势,不相干的人都来投了,更何况他们这些学生!自然第一个响应,然后来相助!

此时听许盈说起太学之事,他一个多余的字都没有说,低头就去办事了。倒是与他一起经办此事的一个太平书院师弟不明白,道:“怎得这样急?如今建邺、京口事多,千头万绪之间,太学之事属教化,固然重要,却不紧急啊!”

“如何不紧急如今许多太平书院学子来投,大将军看在眼里,早有留心。”齐子舆轻描淡写。

任何一个大势力手下都会存在党派问题,这不奇怪,只是要掌握好限度,不让党派相争影响大事。许盈看到太平书院出身的学子迅速挤占了大将军幕府中低层位置,首先想到的就是未来有太平书院背景的人充满幕府,没有太平书院背景的人再有才也不能得用。

虽说太平书院招生范围很大,这些士人还需要顾及此时党派划分时非常重要的乡土之别,但他们天然成为同党是很容易的想想明末时的东林党,不就是因为同出一所书院结党的么!而这种只手遮天的文臣党派,确实对整体无益。

而想要平衡太平书院,从内,一方面需要引进没有太平书院背景的人才,另一方面建立太学、重塑地方公学,这都是有用的。而从外,就更加简单了!只要修炼好内功,许盈是一定要北伐的!

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他确实有统一天下,让天下重归太平的心!若不是如此,他又何必像如今这样出头呢?

而如果目标是如此的话,北伐就是必要步骤了——除了为最终目的服务,北伐本身也有好处,比如北伐可以成为许盈的道统。正如明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于是朱家江山就有了自己的道统、自己的基石所在!在如今这个天下割据的乱世,许盈一旦北伐成功,统一了大片土地,这也会成为他的道统!未来走上既定的路,也有话可说,而不是如袁继那般被群起而攻之。

另外,北伐在洗练团队上也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如果只是占据江南大地,许盈手下这些党派之争确实难缠,需要小心平衡。但如果要北伐,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大家须得齐心协力做大事,这就等于是将蛋糕做大了,原本的党派之争也就不存在了!

至于打出北伐旗号方便许盈掌军、练军、强军,这就不必说了,因为这事明摆着的事。

齐子舆忙着太学之事,许盈这边转头又和罗真等人商议起了大将军幕府的架构。

许盈让人做了一整套的木牌,这些木牌写红字的是幕府中的官职,写黑字的是一些人的名字。一块大大的白板上有各种小钩子挂木牌,白板最边上写着‘内阁六部’——这是在决定幕府人事了。

许盈以大将军防备北面之名,驻守京口,并在京口建立幕府。这自然有避开建邺帝党的意思,别看如今南渡小朝廷威严尽失,但羊氏这么些年也是对一些人有恩德的,在建邺这个帝党很多、台阁存在感超强的地方,做什么都会束手束脚!许盈考虑一番之后,干脆选定了京口做自己的大本营。

这有点儿像历史上武则天在神都洛阳建立自己的统治,也是要避开李氏影响力极大的长安。

而在京口建立的幕府实质上就是一个小朝廷,会取代建邺朝廷调度这南朝天下的小朝廷,这一点许盈自己心知肚明!所以他不能仿照以往的一些开府将军,以武力为中心建立一个武将政府——这个小朝廷或许就是以后的班底了,弄不好是要影响几百年天下的,必须慎重(前提是许盈真能重立江山)。

为此,许盈考虑了三省六部制,也考虑了明朝的内阁六部制,两者各有好处。

三省六部制比起现有的台阁架构要权责清楚的多,而且与现在的台阁架构有明显的承接关系,更能为人所接受——任何一种政治制度都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三省六部制看似是隋唐时所立,事实上在隋唐以前已经有雏形了。

魏晋南北朝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相继出现,兵部、祀部、民部等等说法业已有板有眼这种时候,差的只是整合,这其实就是捅破一层窗户纸的事儿。

此时和魏晋南北朝时一应故事大类,所以许盈觉得顺其自然选择三省六部制就很好。

但话又说回来,现在只是大将军开府而已,哪怕这再是实质上的政府,再是未来班底,那也不是真正的台阁。如此来说的话,其实内阁六部制更方便,更方便许盈行事——这种要做大事的一代目,中间总少不了特立独行、便宜行事。

()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