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曾经古籍的记载中,曾经说过关于诈尸的事情。
比如说,突然间有个小伙伴欧了。然后在刚刚欧了的时候,突然有人过来如果戳一下这个人的话,这个已经欧了的小伙伴可能会一下子突然坐起来。
然后坐起来之后,会再次倒下。
这时候,在既往科技不发达的时候,很多人都称呼这个是诈尸。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达,这个现象已经有了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应激。
但是应激带过来事情并不只是资料里说的这些。
手术带来的最明显的应激反应,带过来的问题,就是会让人的代谢增快。
人体的在应激反应下,代谢甚至会增加到平时的两倍左右。
但是在手术后早期,患者的进食状态却很难达到平时。
这样人体就进入了一种能量的负平衡状态。
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郑毅明白了之后,立刻也是顺着杰森医生的话语说道:
“确实,所有如果营养状态本身就有问题,或者是患者本身就有进食障碍的话。”
“那么,患者在手术后可能会因为营养状态而出现各种不好的事情。”
说到这里,郑毅还补充了一句:
“尤其是心脏手术,更是如此。”
近年来,通过早期肠内营养、选择特殊成分的营养物或增加某些营养物、血糖管理等手段,营养干预已成为减轻重症患者代谢应激、防治细胞氧化损伤、调节免疫功能,并最终缩短其ICU住院时间,甚至改善预后的积极策略。
因此,对患者营养干预的认识已从之前营养支持转变为营养治疗策略,目前通称营养支持治疗。
心脏外科的患者,在围手术期,营养高风险和营养不良较为常见。
经受心脏及大血管手术患者,因体外循环损伤、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均可促进氧或氮自由基和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延缓心脏及原受累器官的恢复,呼吸及循环也需在ICU内经一定时间的支持才可趋于稳定,并可增加威胁生命并发症的发生率,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等。
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出现的营养不良多是医源性的。
越来越多的研究也发现了,营养不良是心脏外科患者术后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它与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并发症和死亡率升高密切相关。
在术前,心脏外科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在10%-25%之间。在术后,心脏外科患者普遍存在营养治疗不足或者延迟营养支持现象。
因此,营养治疗是心脏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重要措施。早期识别存在营
养不良或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并给予充足、合适的营养治疗可能改善心脏外科患者的临床预后。
“所以……”杰森医生微微一笑:“营养筛查?”
“嗯。”郑毅点了点头。
营养筛查的目的在于识别存在营养不良或者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因为这类患者被认为最有可能从营养治疗中获益。
由于疾病进展、手术创伤和体外循环带来的严重炎症反应以及术后不充分的营养支持,心脏外科患者的营养状况波动很大,因此营养筛查最好是贯穿整个围术期。
一边说着,郑毅一边将手里的表格递给了杰森医生。
目前郑毅对于老爷子的评价,主要采用了两种评分,那就是Nutric评分和NRS2002。
因为心脏外科围手术期营养高风险和营养不良较为常见,而在营养评价的工具方面来说,目前与预后最具相关性的营养风险评估是危重病营养风险评分,也就是Nutric评分。
因为目前只有Nutric评分和NRS2002同时与营养状态及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其中,Nutric评分高的患者往往能够从积极的热量及蛋白质的支持治疗中获益更多,如更低的病死率和更短的机械通气时间等。
按照郑毅的计算,在术前存在重度营养不良,即NRS2002≥5分或Nutric评分≥6分,就可以在术前根据个体化情况最少1周之前给予营养支持。
在营养的策略方面,郑毅计划在前48-72小时内实现80%目标能量及蛋白质摄入量,以此来保证营养策略的临床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