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户科屋内等着的采小兰听到新刺史叫自己当面说话,尤为奇怪。心里隐隐有了猜测,要不和李云光有关,要不和崔家有关。
卢刺史心里装不住事情,干脆抛下手里的正事,专等采小兰。
在崔卢氏的信里,采小兰是个能人。先发明卤肉,后发明了豆腐,生财有道。洪灾期间,提前购买粮食用于施粥,还挎着药箱,做过一段时间的赤脚医生。她念着采小兰的好,给侄儿写信的时候,家长里短谈了一堆,都是夸奖儿媳的好话。
“如果真像姑姑说得那样,这倒是一个女中豪杰!”
采小兰已非当日才穿至古代的莽撞少女,一进门,先来了一套标准的民女面见官员的礼节。
“民女拜见刺史大人!”
能屈能伸,在小节方面屈服于权贵,不丢人。
采小兰的样子出乎卢青云的意料。从崔卢氏的信里看,采小兰应当是一个极其干练的女子。而出现在眼前的,却是一身素色,只在胸前、衣角绣着几株小花,这分明是一个久居楼阁的清贵人家的女儿。
“采小兰,你求土地建何等作坊?还是做豆腐的?准你起身回话!”说完这话,卢青云还心里暗道一声:“眼见为实!”
崔卢氏的说法,肯定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2。0的智慧何其灵动?采小兰一听“豆腐”二字,当即明白,眼前人听过自己的往事。
“大人容禀:豆腐这门技术不当成为人牟取更多利益的手段,它是属于老百姓的。三年前,我成立豆腐作坊商会的时候,第一条规矩就是这个。”她一边说着话,一边瞧着刺史的脸色,见其欣然生趣,未露异色,才继续说道:
“平日里,百姓所穿,面料粗鄙,坚硬扎人。到了冷天,一家人都凑不出一件寒衣。民女不忍百姓受苦。在岭南道的三年,学了一门新手艺。可纺棉花为布,较之丝绸,所费甚少。”
卢青云一头雾水,他没听过棉花是何物。
采小兰耳听六路,眼观八方,立即解释道:“所谓棉花是岭南道传过来的一种植物。成活率高,生存力强,亩产高。百姓常将它塞到衣服夹层中,用以御寒。”
“哦?天下竟有此物?”
不事生产的官,如何知道能在被子里塞入真丝的人家有几户呢?
2。0智慧再次起到作用,采小兰立即改换了思路。
“古人曹毗有诗曰:纤手叠轻素,朗杵叩鸣砧。古人谢惠连又有诗曰:饰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一到秋夜,处处都有捣衣声。可见葛布、麻布质地粗糙坚硬,不如棉花柔软。棉花所制作的布匹,堪比丝绸。”
卢青云把采小兰所说的信息加到一起,不由惊骇,如果棉花真能如采小兰所说,那么天下百姓将获大益。
“果真?”
“民女所穿便是——”采小兰扯住衣角,想向其展示棉布的柔软,却突感男女有别,随即改口道:“今日来得匆忙,家里有成品布匹。明日送上。”
卢青云连连点头。他真以为采小兰所穿,是绫罗绸缎。没有光泽,只是浆洗过多罢了。
“圣人治下,海晏河清,天下太平。棉衣成本不高,有田有地的人家就能买得起。到时候,扬州府人人吃得饱,穿得暖!不必五十,可以衣帛;不必七十,可以食肉。大人——”
采小兰还要继续说话,却被卢刺史拍桌子的声响惊断了。
“行,你要的地,我批了!”卢青云面色红润,须发微张,就差大喊一声:你画的大饼,我接了。
“大人,布匹织出后,还需要染色;染好的布,还需要成衣——”
采小兰见自己的话,说到了刺史大人的痒处,又提了个小要求。卖布与卖成衣,当然是加工的程序越多,利润越高。
“今天,谁当值?快进来!”卢青云往外面喊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