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第一级院试,由州县组织,通过合格之后,便成为“秀才”。
下一级“乡试”,是类似于省级的考试,通过之后就成为“举人”。
再高一级便是“会试”,属于国家级的考试,若是能够通过,才有资格进行殿试,成为三甲。
一甲只有三人。
称作“进士及第”,便是熟知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二甲和三甲则是若干人。
分别称作“赐进士出身”和“赐同进士出身”。
吴伯宗的厉害之处,就是他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三项考试之中,都拿到了第一!
乡试第一,称为“解元”;会试第一,叫做“会元”;而殿试第一,就是众所周知的“状元”。
吴伯宗三试都是名列第一。
是明朝的的第一个“三元及第”!
如果仅仅是这样,只能证明吴伯宗读书读的好而已,难得的就是,吴伯宗称为状元之后,被洪武帝明太祖,也就是朱元璋亲制策问,赐冠带袍笏,授礼部员外郎。
其后还参与会修《大明日历》及后妃功臣传,并且在胡惟庸当权时不肯被他招揽,斥责胡惟庸专横跋扈、不守法纪。
出使安南,不辱使命;成为国子助教,进东宫为太子讲学。。。。。。。
吴伯宗一生成绩斐然,是大明当之无愧的栋梁之才。
而吴伯宗以及后续一些通过科举考试脱颖而出的人才,都证明了,科举在明朝起到的重大作用。。。。。。。
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会为了科举考试,如此苦心积虑的原因。
朱元璋长舒了一口气:“为了这第一次的科举取士,咱可是把好多事情都搁置了,希望能有个好的结果吧。。。。。。。”
剑圣长虹应了一声:“陛下为了太子未来能够更好的接班,可谓是煞费苦心,天道酬勤,相信太子继位,大明会更好的。”
其实谁做皇帝,做多久,跟剑圣长虹都没有半毛钱关系,只不过这些年来,看着朱元璋一路走来的艰辛已经很不容易,现在当上了皇帝,还要为太子朱标乃至于整个大明的未来殚精竭虑,不由得心软劝慰一下。
这也算是剑圣长虹唯一的弱点了吧,否则的话,又怎么会因为朱元璋的厚脸皮,就破例收下了小朱棣这个学生?
原来,为了能够在第一次科举就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也是为了在第一次科举中就将那些满脑子邪门歪道的学生和官员都揪出来,让大明科举不受到污染,朱元璋让图奇将他的十万小弟召回了七八成之多,将每一个参与科举的考生和官员都监视了起来!
毫不夸张的说,哪怕只是在考察扫地的老头老妪,朱元璋都给他们安排了一个随身小跟班。。。。。。。
在朱元璋看来,科举是大明选取人才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途径,所以,只要将科举抓死,往后大明朝堂就会有着越来越多的栋梁之才,大明也就会越来越稳固。
当然,同时也可以再揪出一批贪污受贿的狗官,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
一想到那些贪污的害群之马,朱元璋就气不打一处来。
“这些混账东西,居然这样明目张胆的利用科举敛财,看来我老朱的手段,还是没有让他们感到害怕。”
“这一次,咱一定要让他们悔不当初!”
而与此同时,在京城的一处偏僻宅院里,一群人正聚在一起大吃大喝。
“一个考生最低一百两,最高上千两,好几万个考生,那可就是上千万白花花的银子啊!”
“切——!上千万两又不是你一个人的,上面的人这刮一道,那刮一道,等到了咱们手里啊,能有个百来两,就谢天谢地咯!”
“怎滴?你还瞧不上百来两吗?就咱们自己,几年也挣不上一百两啊!再说了,这科举可是没几年就要举办一次,只要咱们兄弟办的好,上面的人信得过,那还不是你年年都有的吃?你就知足吧你!”
“。。。。。。。”
这些吃酒聊天的人,都是一模一样的打扮,正是白天在每个阁楼里收钱的那些“黑武服”!
一阵推杯换盏、酒足饭饱之后,这些“黑武服”们才散了去,只有一个人留了下来。
等到院外的脚步声彻底消失之后,一道戴着面具的身影才从侧室出来,也是坐在了饭桌旁,拿起筷子,夹了一口剩菜送入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