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实在是雪上加霜,天见犹怜。
【然而很快,一个噩耗发生了,卫青病逝。】
【卫青的病逝,让汉朝失去了主动出击匈奴的顶级将领,刘据更是失去了一块儿重要的势力来源,但这不是最大的损失。】
【卫青去世最大的损失是在太子与皇帝的关系上,他是极为重要枢纽。】
【一方面,他是太子的舅舅,另一方面,他又是皇帝的心腹,他的逝去让父子双方的交流渐渐出现障碍。】
——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对卫青的病逝,刘恒同样遗憾。
毕竟卫青对于汉家天子而言本就极为重要,况且又是这样一个能力超绝、深受皇帝信任的外戚。
再者而言,自己未来的这个孙子,性格本身就是极为强硬,对外征战、对内掌控必然不会放手。
卫青一旦病逝,必然会极大的影响刘彻的部署。
同样,卫青不在,那么刘彻对于外戚的人员可能不会再如以前那么宽容。
【汉武帝无疑是刚勇刚强,性格果决之人,他的政策,他处置事物的方式、人员都是如此,正如他所推行的公羊学派一般。】
【而太子呢,他作为刘彻的第一个儿子,深受刘彻的重视,因此也是学习了解过《公羊传》的,然后学完之后,太子却对《谷梁》产生了兴趣,私下向学者瑕丘江公学习。】
【在处理政务的方面,太子也更加偏向于仁慈宽厚,手段往往较为温和一些,与刘彻的果断,酷烈并不相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子逐渐长大,皇后容颜衰老,自然也让刘彻更加宠爱其他妃子,有了其他儿子,因此,这也让皇后和太子渐渐有些不安了起来。】
【于是,面对这种情况,皇帝决定。】
【一:既然发现了他们不安,那就要做出相应的措施。】
【二:认为这是太子应当接受的磨练,不管不问。】
【三:没有注意到太子和皇后的不安。】
——
汉朝初年。
刘邦对这个三选项简直有些想要发笑,刘彻自幼在宫廷中长大,又年少登基,多年以来处理政务,征战四方,怎么可能看不出在朝体之下的暗流涌动。
他必然只有打算处理和不打算处理两种情况。
——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刘恒更是直接按下了一选项,他转头看向刘启:“你觉得彻儿会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刘启思索着,他的性格只能说是刘彻和刘恒的综合,因此他估计刘彻是希望太子自己能够明白这件事情。
恐怕正是因为刘彻始终都过于看重刘据,认为他是刘家的太子,是他的儿子,怎能不理解他的理念,所以最后二人才会有如此大的冲突。
——
明朝,洪武年间。
朱元璋也是有些遗憾,这种事情皇帝就应该和太子面对面沟通。
刘彻太过刚硬强烈,乃至让他的儿子都无法走到身边,走到心里。
明明是最为关爱、最为看重的,有什么话不能当面直说?
【身为皇帝的刘彻自然敏锐的发现了皇后、太子乃至诸多势力的变化,对于他们的心思他也了解的一清二楚。】
【然而他并没有向皇后或太子解释,反而对卫青阐述了自己的想法,而皇后和太子从卫青那里了解到刘彻的想法后也再度安定了下来。】
【然而这平稳的局面随着卫青的病逝而全盘崩溃。】
【也让刘据的力量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空隙,当然,这并非不可弥补,真正无法弥补的,是与刘彻随时沟通的一个渠道。】
——
明朝,正德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