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玛王宫,又名魏玛城市宫,是位于魏玛城中的一处宫殿建筑,是卡尔·奥古斯特公爵在歌德的影响下,1789年起决定在先前被烧毁建筑的残垣断壁上,新建的一座古典复兴主义建筑。
或许是建筑资金上的短缺,或许是宫廷的主规划师歌德的不在,这座经建造了10年之久的王宫,就突然停了公,尤其是规划中的宫殿西翼部分,以及(新教)礼拜堂等等。
后世的德意志文艺青年常说,在魏玛,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无不镌刻着歌德的伟大名字,蕴藏有大文豪的艺术基因。
然而,在穿越之前,安德鲁的德国同事却私下说,在18世纪中后期,魏玛最有权势的两个女人,都与歌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在1798年,魏玛最有权势的两个女人,一个是曾掌权魏玛公国17年的安娜·阿玛利亚公爵夫人,现如今50多岁的王太后;
至于另一个,就是现任魏玛大公卡尔·奥古斯特的妻子,41岁的王后,路易丝·奥古斯特,来自黑森-达姆施塔特伯爵领。
顺便补充一句,这位路易丝太后的亲姐姐,就是现任普鲁士王太后的弗里德里克·路易丝,后者是威廉二世的妻子,威廉三世的母亲。
从父系族谱来看,卡尔·奥古斯特与威廉三世是关系不错的表兄弟,然而前者娶了后者的姨妈。看似辈分有点乱套,但是在18与19世纪的欧洲很常见,包括侄女会嫁给亲叔叔。
好吧,上述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在移居巴黎之前的大文豪歌德,对魏玛公国最有权势两个女人的“巨大影响力”。
1758年5月28日,康斯坦丁病逝,时年21岁,结婚才两年,安娜·阿玛利亚怀在肚子里的儿子,卡尔·奥古斯特仅仅才有4个月。
安娜·阿玛利亚为儿子摄政17年,主持了魏玛公国几届政-府的组建和运行,成功将魏玛推向了古典时期。
待儿子成年功成身退时,安娜·阿玛利亚也不过35岁,她一直活到了67岁,寿命是倒霉鬼先夫3倍有多。
依照魏玛官方的记录,因为丈夫早逝,在还政于儿子卡尔·奥古斯特之前,阿玛丽亚公爵夫人是魏玛的实际统治者,她热衷文学与艺术,魏玛也因此成为德意志的“文化与艺术中心”。
按照德国文人的“春秋笔法”,描述这位阿玛丽亚公爵夫人,同小几岁的大文豪歌德之间的私情时,用了一句“璀璨时代背景下的惺惺相惜”。
即便是在后世,在魏玛城中要寻找到阿玛丽亚公爵夫人与大文豪最接近的联系,那么就可以来到魏玛的老城区,剧院广场上。
歌德与席勒雕像的正对面有一栋黄色墙身、斜顶红瓦的建筑,那是阿玛丽亚公爵夫人的寝宫,也叫做“寡妇宫”。小楼前的长椅似乎是魏玛人最喜欢的休憩之地。
更多的时候,歌德会陪伴这位王太后,漫步于午后的魏玛街道。
在歌德描述中,灿烂的阳光,照耀在古老的街道上,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给所有建筑都抹上了一层亮色。悠闲地漫步在僻静的广场和高大陈旧的建筑旁边,可以体会到魏玛由内散发的独特魅力。
然而,历史在1797年发生了变化,安德鲁强行将歌德从海德堡“绑架”到巴黎。
不仅如此,那位蛮横无理的法国执政官,还派人将歌德的所有私人物品,包括他在魏玛的所有仆役,全部打包送到了枫丹白露镇的庄园里,也是歌德的新家。这令阿玛丽亚公爵夫人颇为不爽。
等到法普战争即将开打的时候,阿玛丽亚公爵夫人坚决支持儿子卡尔·奥古斯特重新回归普鲁士军队,与安德鲁法国为敌。
另一方面,阿玛丽亚的儿媳妇,如今的王后,路易丝·奥古斯特对此,很是谨慎的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作为普鲁士王太后的亲妹妹,路易丝·奥古斯特也清楚安德鲁与威廉三世交恶的真实缘由,根本就是霍恩索伦家族内部的恩怨情仇。
那是她的姐姐,曾经的普鲁士王后路易丝,基于对到处沾花惹草的丈夫威廉二世的愤怒,随即联合了国王的叔叔,亨利希亲王,以及霍恩索伦家族的其他成员,继而私下里迫害威廉二世的众多情妇,还有他们的私生子。
怎料,这些人千算万算,却遗漏了安德鲁-弗兰克,令其逃到了巴黎。一系列机缘巧合之下,私生子安德鲁不仅成为屡战屡胜的法兰西将军,随后还从1795年开始,担当了共和国的第一执政官,成功开启了欧洲征服者的辉煌人生。
鉴于此,威廉二世为避免安德鲁父子与霍恩索伦家族的矛盾,不仅让普鲁士主动退出了反法同盟,还亲自前往莱茵河畔的斯特拉斯堡,与那位法兰西执政官举行了一场私下会晤,并以支持奥古斯特-安德鲁成为鲁尔公国君主为代价,暂时制止了安德鲁的报复之心。
在路易丝·奥古斯特看来,她那位智商不高的外甥,普鲁士威廉三世如果能继续保持与安德鲁法国的良好关系,拒绝英国的挑唆,也不与俄国人同盟,那么这一场法普战争也许就不会发生。
事实上,在普鲁士、魏玛,以及整个北德意志同盟,乃至整个德意志诸国,持有上述观点的人非常多。而这,也充分证明了安德鲁在战前,策动的一系列战略欺骗行动,的确富有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