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晚明海枭 > 第337章 河仙(第1页)

第337章 河仙(第1页)

见完陶维慈的第二日,停了几天的谈判再度开场,阮福源仍然没有露面,广南国的代表依然是祥郡公阮福溪。

不过,这次阮福溪上来就松口了:“国相,阮某这几天与诸文武商议了一下,金河想要让柬埔寨割让一些湄公河下游的土地,倒是也未尝不可。如此以来,你我两国就是邻居了,此后更能精诚合作。”

“郡公之言,甚合林某之意。”林海当然是就坡下驴,接着又道,“那么贵国是打算同意林某提出的方案了?”

“不,不,阮某的意思是你我两国可以在湄公河下游各占一些府县,但双方的疆界如何划分还需继续商议……”

阮福溪说着拿出舆图来,一边比划一边道:“国相请看,同奈河上游并非柬埔寨国土,乃是占婆领地,且沿途均是崇山峻岭,得之无益。而湄公河下游全是平地,若按国相提出的方案,这未免对广南不太公平。”

阮福溪说的话不能说没有道理,林海抛出的方案是以湄公河水系最东边的古毡河为界,实际相当于分到了湄公河三角洲平原的一大半,留给广南国的并不算多。

而且西贡河也好,同奈河也好,都无法通往柬埔寨王国的政治中心乌栋,以及经济中心金边。这两座城市都在湄公河流域,更方便金河国控制柬埔寨的政局。

“郡公既如此说,那要不咱们两家换一下?还以古毡河为界,金河得东边,广南得西边?”

林海料定阮主绝对不会同意交换,因为东边那块地与占城接壤,十余年前阮福源攻伐占城取得了一些土地,并将其变成了自己的属国。换言之,阮主的势力范围可以和西贡河、同奈河流域连成一片,他不可能舍此而去要一块飞地。

再有就是,金河国主张的西边那块地濒临暹罗湾,虽然陆地上有豆蔻山脉阻隔,但海上却需要面对暹罗及其在马来半岛上各属国的水军,这将会进一步加剧广南的国防压力。

而更重要的是,广南国当前并没有充足的人口来向海外移民,他们不具备大规模开湄公河流域的能力。

湄公河在雨季的流量很大,尽管有洞里萨湖调节,其下游仍是一片泽国。反观西贡河流域,气候则要干燥得多,这对早期开是十分有利的,毕竟对水利工程的需求要低一些,但远期潜力却不如湄公河。

因为周期性泛滥的洪水是一把双刃剑,可以给土地带来肥力。尼罗河也好,洞里萨湖也罢,都是靠此展出辉煌灿烂的文明。

“国相,这恐怕不妥吧。柴棍之地是佛主女婿孝敬泰山大人的,岂可拱手送人?”阮福溪果然是一口回绝。

“话倒是说得冠冕堂皇……”林海在心中暗骂了一句,他很清楚广南没有实力开湄公河下游,毕竟眼下阮主只是通过流放囚犯来移民,就连西贡河流域后来都是靠半个世纪以后的明朝遗民开成熟的。

当时杨彦迪所部驻扎于美湫,后世隶属于定祥,陈上川所部则是驻扎于盘辚,后世则是隶属于边和。这两地分处西贡河两岸,乃是此地得到开的伊始,至于湄公河西则要再稍晚一点点,由不满清廷统治的雷州人鄚玖开的。

“那以郡公之意,两国界限该如何划分?”林海其实也不愿和广南交换,他更看重湄公河流域的长期潜力,更看重暹罗湾的海权价值,正所谓彼之蜜糖我之砒霜。

“柴棍之地本就是柬埔寨前任国王许给广南的,此处已是我国领土……”阮福溪开始狮子大开口了,“若以阮某之意,你我两家当以后江为界。”

所谓后江就是湄公河在金边以下分出的两条大支流之一,也是湄公河下游最靠西的入海口所在,这个方案相当于把湄公河九大出海口划走了八个,最后一个还是两国共享。

林海此时说实话已经有些烦了,其实无论是金河还是广南,短期内都不可能占据如此广大的地域。不过他是打算在战后签订三国条约的,这些条约虽然不一定真能管用,但在后世却可能成为法理依据。

“要不这样罢,金河以后江为界,广南以西贡河为界,中间之地仍属柬埔寨,不知郡公以为如何?”

这实际上等于是双方各退一步,反正谁也没本事占那么多,干脆都少占一点。至于最难开的中间地带,表面上说是仍属柬埔寨,但实际不过是留待将来解决而已,毕竟柬埔寨已是砧板上的鱼肉,连参加这次谈判的权力都没有。

换言之,将来谁的移民度更快,谁的拳头更大,谁就更有可能占据中间地带。历史上越南占据湄公河三角洲,也是通过不断造成既成事实,然后再逼迫柬埔寨就范的。

阮福溪也实在是谈不动了,而且他觉得金河国人少路远,长远来说肯定竞争不过广南,所以内心是赞同这个提议的。

不过他并没有作主的权力,于是回道:“国主之言,似是可行,不过阮某还需请示兄长。”

林海点头笑道:“既是如此,那林某就先回馆舍了,静候郡公的佳音。”

几天之后,阮福源最终表示了同意,并且风寒也痊愈了,再度出面宴请林海,双方宾主尽欢。

按照这个最终方案,金河国得到的其实是河仙港口国鼎盛时期的领土,就是华侨鄚玖在18世纪下半叶建立的那个国家。

其实这并不是林海的底线,他的底线很低,这次能得到鄚玖建国之初的领土就够了,当时的河仙国仅仅占据了暹罗湾沿岸而已。

这对于林海来说已经足够,毕竟第一步先达成合作是最重要的,没有广南的支持,金河国很难稳定柬埔寨的局势。

至于将来的事,那就各凭本事了,反正广南在一个世纪以内都没有能力实控湄公河口,而会友公司背后却有庞大的人口基础。

阮福溪以为金河国人少地远,这无疑是失策了。就连阮福源和陶维慈这对明主贤臣也万万不会想到,林海将来有可能会君临紫禁城!

qu9。。qu9。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