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来,山宝的来历依旧是契此心中的一道谜。
但此刻,他似乎忽然洞彻到了,
山宝,似乎本就是为他而来。
“昔时山宝并未选择我的那些族人,也未选择那些山神,而是选择了我……”
“不过想要弄清楚山宝的具体来历,恐怕还要在佛法上深究。”
对于山宝的来历,他已经是隐隐有猜测,但是他并不敢肯定。
不过契此也可以感觉得到,自己若是对“因果”“命运”有了更深的理解之后,想必就会知晓山宝之具体。
似是因悟了法,契此此后对世界的感知也变得截然不同。
他看到路边的草木时,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它们的纹理,
哪怕是最细微的脉络,在他眼中都如同清晰无比。
不只是如此,契此甚至于悉心感受下去,
还能够预见得到这株草木,从种子到未来枯萎的画面。
契此对此“神通”颇为惊奇,也当做是佛法的馈赠。
暮色四合时,契此行至雁荡山阴。
契此身着洗得有些泛白的粗布僧衣,在山间的小径上稳步前行。
当他行至雁荡山的北麓时,在一片残垣断壁之间,他看到了一座半倾的野庙。
这座野庙看起来年代久远,墙壁上布满了裂痕,
屋顶的瓦片也已经残缺不全,有一半的墙体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倒塌。
庙前杂草丛生,显得格外荒凉。
契此轻轻推开那扇摇摇欲坠的庙门,走进了野庙。
庙内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光线昏暗,只有从破旧的窗棂中透进来的几缕微弱的光。
在一个蒲团上,坐着一位老和尚,
他身形消瘦,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
老和尚的额间萦绕着一股青气,脸色苍白如纸,一看便知是被重病缠身已久。
契此看到老和尚的状况,解囊取寻常车前、地丁,佐以石隙野菊,就香炉煎作三沸。
契此将这汤药灌入老僧口中,老僧当即饮罢汗出如浆,
不过三刻钟间紫斑尽褪,老僧顿时惊问道:
“老衲三十年苦行,尝以雪山乌、天池雪莲入药,未料此等凡草竟有回春之效?”
契此只是摇了摇头,连连笑道:“昔年智者大师偈曰佛性如药性,不择贵贱,法师岂不闻耶?“
老衲整衣肃立,合掌问:“敢问大师法号?”
契此指腰间布袋,笑而不语。
老衲顿,叹道:“原是布袋和尚,契此大师在此!”
“听闻契此大师禅医双绝,乃是这天下数的上号的高僧。”
契此听罢,只是摇头:“太过奖了。”
老僧继而言道:“不过敢问契此大师,老衲枯守野庙四十载,有惑未解,不知大师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