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宗室子弟具有一定才能者,李泰也都乐意给他们铺平道路,加入到统治系统中来。但要就是烂泥扶不上墙,那也不能世世代代养着这些米虫。
讲到铨选事情的时候,李泰又交代吏部侍郎卢昌衡在铨选当中要适当的对功臣尤其是烈士子弟有所倾斜,而对于由武职转向文职任命的官员,也要更多的考量其实际的才干而非经义文章。
随着立国日久、内外渐定,如今的大唐武事已经不再像立国之初那么频繁了,相应的武将们机会也有所减少,对内的统治管理需求渐渐超过了对外的征服开拓。许多武将不得已都专职为文官,甚至有的都入为宰执,对这些官员进行适当的关照也是顺应时势的发展需求。
几项事情商讨完毕,时间也已经来到了中午,李泰也准备收拾一下案头杂物便用午餐。他并没有留入奏事宜的几人用餐,倒也不是吝啬一餐饭食,只是没有几个人乐意陪领导吃工作餐,这点自知之明李泰还是有的。
卢昌衡已经起身准备告退,但徐陵却还没有要离开的意思,反而又来到御案前方作礼道:“臣另有一事启奏圣人,今朝野多有议论应作封禅大礼事宜,朝廷往年对此亦有所论,但却一直未允。而今海晏河清,国力鼎盛,一扫魏晋以来丧乱颓废,臣亦窃以为,圣人应承天命,理治神州赤县、邦国万民,如今治功赫赫、成果累累,自应告于昊天、报此人神之功!”
旁边卢昌衡听到徐陵奏言此事,本待转身离开,这会儿便也又转正身体,向着上方至尊作礼道:“徐尚书此言大善,臣亦附请封禅!”
自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以来,神州陆沉、道义不昌,天下衰乱分裂数百年之久,一直到了当今至尊一举荡平异己、统一天下,才使得神州金瓯复归完整。之后更是对内勤修政治,对外大创武功,使得大唐帝国统慑群邦、威震八方,当今至尊更是被诸胡邦主豪酋推为天可汗。
早在开皇六年朝廷彻底剿灭北齐残部、其后又陆续收复辽东的时候,朝中便不乏有请求封禅之声。不过李泰以当时天下新定、诸方未安、国亦未富为由,将此提议给否决了。之后每当朝廷内外有什么大事兴建,便都会有朝野之士倡议封禅,但李泰也都一直没有应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并不是他不想封禅,毕竟对于古代的帝王而言,最大的荣耀便是封禅泰山、告功于天了。只不过大部分皇帝都有自知之明,偶尔有那么一个渣渣硬上,结果便直接搞臭了这样一个从古代延传下来最为庄严辉煌的典礼,以至于后世帝王哪怕再登泰山,都不好意思再称是封禅,只能看看日出,过过干瘾。
李泰当然也拒绝不了封禅的诱惑,只是之前一直觉得时机还不够成熟,可是这一年年被撩拨下来,内心其实也已经是蠢蠢欲动了,如今徐陵等人再提此事,他便也有些按捺不住,低头沉默了半晌之后,才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封禅盛典,远非二三子能为决定,需与国人共作商讨,众皆称允,遂可执行。”
徐陵等人听到至尊明显已经是有些意动,心内也是一喜,忙不迭作拜点头应是。若能成功封禅岱宗,不只是帝王的荣耀,同时也是他们当世臣子的荣光,后世亦必会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随后朝廷之中很快便掀起了一番有关封禅的讨论,只是对于应不应该封禅,群臣对此讨论不多,似乎大家统一都默认这个问题不值得讨论。
毕竟大唐创建以来所取得的功业可谓是有目共睹,东夷西羌、南蛮北虏莫不臣服,可以说是强汉以来所未有之盛世!甚至就连大唐创建本身都是一桩了不起的功业,五胡兴继之后汉人王朝再次统治神州赤县!
所以在群臣一番默契之下,直接跳过了应不应该封禅这个问题,开始了封禅的礼节、规制和流程等各方面的讨论。
南北分流而后又合流,礼制渊源方面自然也就有了两个传承的源头,虽然近年来汇总于大唐这一个体制之内互相融合并吸收,可是封禅这样的典礼却是之前所不曾涉及到的,所以有关封禅需要采取的具体礼节,顿时便引起了南北礼法名家们的讨论争执。
面对这样的舆情氛围,李泰也有些哭笑不得,之前被否决多次,这一次大家是连半推半就的机会都不给他啊。虽然相关的礼仪程式尚需讨论,可既然决定要封禅,那前期的准备工作现在便要开始进行了。
于是接下来朝廷便又下令,以安国公、中书侍郎杨坚为封禅知顿使,提前东行沿途安排检阅供奉事宜,并着令青州刺史崔仲方于岱宗山前督造岱庙以供圣驾驻跸,同时号令四方群邦诸长今冬入朝,并在来年春后一同随驾东巡、封禅岱宗。
如今大唐帝国行政力量自是异常的强大,对于封禅这种在任何封建时期都是头等的大事自然也都十足的用心,随着朝廷将要封禅的命令正式下达,各种相关的人员物资便开始快速的向着黄河沿岸进行汇集。单单东都洛阳含嘉仓一处便收储谷米达到三百万石之巨,足以供给封禅大军往返所用并无劳地方更加赋税。
在一番紧张热闹的筹备之下,待到第二年的开春之后,有关封禅一应事宜便已经悉数准备妥当。诸道番上府兵十万将士,分别由左卫大将军若干凤等南衙诸卫大将军所统率,分作前后诸部次第开拔。
而拱从圣驾的在内有二王后、梁国公、陈国公等国之宾友,荆国公韦孝宽领衔功臣勋贵,宰相中书令柳昂、门下侍中颜之仪等带领内外群臣,并有宗室亲贵、诸蕃尊长一并随行。
诸蕃尊长又分为东西突厥大小可汗、吐谷浑西河王慕容博等仍然保有领地臣民的蕃长,这其中慕容博便是当年圣驾西巡赐还吐谷浑可汗夸吕的那个儿子。
大唐开皇十五年,吐谷浑可汗夸吕抗拒皇命、据地为乱,因遭唐军师旅征讨,败退西逃至藏东苏毗女国生羌之地,由苏毗女王收斩献于大唐,吐谷浑众失其国主,唐皇垂怜其民失治,便以慕容博为其国主、赐授西河王。
同样也有一些已失其国、为大唐所兼并的高句丽王高汤等,已经在大唐境内定居下来,如今也一同随驾前往。
内外诸胡邦主足有上百人之多,加上他们各自随员多寡不等,便也凑起了一支足有上万人的队伍,各自的风俗、衣着、面貌都不相同,在这庞大的封禅队伍当中也称得上是一抹鲜明的风景线。
封禅大队在晚春三月自长安正式出发,一路东巡,途中也是走走停停、兼抚地方,当抵达岱宗山脚下的时候,已经到了五月仲夏时节。
沿途诸事不作赘述,当李泰来到这座因为自己而痛失本名的泰山脚下时,自是心潮澎湃,想起了自邙山败退、仓皇西逃以来种种经历,想起了戎马半生、南征北战时辛苦与风光并有的感受,也想起了后世泰山红门下叫卖登山杖的小贩……
“还是不够热闹啊!”
与后世高度商业化的泰山景区不同,如今的岱宗即便是从去年便开始准备封禅事宜、修缮登山道路,但仍然保持着颇为原始的状态。唯有从山脚一直铺陈排列到山顶的宿卫队伍与旌旗文物显露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庄严肃穆,远非后世下了大巴车、摇着导游旗的旅游队伍可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泰并没有选择乘辇登山,而是身着时服、一步一步拾阶而上,一如他来到这个世界后一路踏实行来。随着山势的抬升,他的呼吸声也变得有些急促,脑海中各种画面、无论前世今生,纷纷涌现出来,在他脑海中交融拼接,形成一个个光怪陆离的画面,一时间使他都难辨虚实,整个人也都变得有些恍惚。
这种恍惚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登上泰山山顶,在山顶圜丘一旁的大次入宿,当夜李泰更是夜不能寐,脑海中所涌动的各种画面让他变得越发不安、患得患失,耳边偶或响起山顶宾馆走廊等待欣赏日出的游客们的喧哗声,偶或群山之间齐呼万岁,何为真、何为假,他已经有些分辨不清。
一直等到第二天的黎明时分,有宦者入帐奏告道:“启禀圣人,吉时将至,群臣于大次外恭候圣驾亲至。”
李泰仍是有些恍惚,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从榻中坐起,任由侍者入前为其穿戴衮冕章服。
当他行出大帐时,冷冽的山风迎面吹来,东方天际鱼白之中孕育金光,岱宗山顶旌旗如林,大唐文武群臣、四夷酋长纷纷叩拜道:“吾皇万岁……”
这画面、这声音仿佛一道劈开迷雾的利剑,顿时让李泰如雾迷蒙的心境变得澄清起来,眼神也重新恢复了坚定锐利,他接过圜丘一旁宰相颜之仪递上的玉牒铭文,一步一步缓缓登上高台,面向着东方跃然升起、洒落人间无穷金光的朝阳,口中大声说道:“皇唐创业天子泰,受命于天,立极宇内,六合混一,海内息戈,今统群臣登封告成,昭告昊天上帝……”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