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澜小说

墨澜小说>无限大道 > 第二十六章 立国大典七(第1页)

第二十六章 立国大典七(第1页)

时间徒然一静。一阵汹涌澎湃的天地威仪从金銮殿上弥漫而出。“海东八国……”黄逸生冕旒桂冠,神情威仪,一举一动之间便裹挟着可怕的精神威压。乾坤殿里的文武百官皆面色肃然,忍不住这种可怕的帝王威压,不禁齐刷刷的跪倒在地。黄逸生一扫御台,瓜果香蔬七零八落的滚下御阶。他愤怒的说道:“今晋国初立,海东岛夷皆兴兵而来,其居心不良,大有趁我中土内乱而趁火打劫……”大殿里气氛微微舒缓。很快,便有一大帮文臣武将愤怒的请命,都想提一天军,直接灭海东八国社稷祖庙。在传统的中土世界里。虽然陈国内乱纷纷,诸侯藩镇割据。但不管闹的再凶,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天馈之民,苍天正宗。除了他们以外,其余的国家和民族不是蛮族就是胡人,夷人,洋人等。当然,这些奇怪称呼实际上充满了天朝上邦对四周邻居的蔑视和侮辱。天馈之民,苍天正宗……虽然这一种说法具有强烈的自我欺骗性,但仍然给了这个伟大的农业国度的自豪骄傲之情。在对外上,无论是卑微的太监和乞丐,还是高高在上的一品大员都是出奇的一致。黄逸生压了压朝堂里的情绪,然后冷酷的说道:“小义子,笔墨伺候!”“吾国大晋处立,海东八国皆趁火打劫而来。其心之恶,其意之毒。夫八国者,皆海东诸岛之岛夷。”“吾晋上承天命,下应民心。今海东八国起兵登陆,围攻天卫。晋虽初立,三军仍长。朕顺文武百官意……起兵伐夷!”黄逸生微微酝酿。冕旒桂冠下,帝王表情。他正色说道:“镇国王虞上前听封!”大殿里的文武百官皆有异色,面面相觑。虞已经到了王,此时不是应该打压雪藏吗虞倒是激动的出列跪拜:“陛下,臣虞听旨!”黄逸生说道:“封虞为东南大都督,掌东南兵务,海防。节制东南三千里内五省大员,统御东南五省兵马,便宜行事,不必事事亲禀……”“镇国王虞,军情似火。你速速率领二十万兵马前往天卫城救急,而后务必将海东八国岛夷赶回海里。然后你就留在东南五省,打造尖船厉炮,然后渡海伐夷……”虞兴奋的连连磕头。“臣虞,接旨。必不负陛下厚望!”其实黄逸生还有一个好方法。就是直接派遣地球人团体去解围。他们的轰炸机一番轰炸下,海东八国的尖船厉炮都会化作灰烬。但这不是最好的方法。平衡很重要,如果过分依赖地球人团体。那么国家将会失去活力和进取心。其次,则是黄逸生还有比伐夷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伐蛮。以前都是蛮族叩关,讨伐劫掠南国。如今南国强盛,蛮族羸弱,自然合该起兵伐蛮。起兵是需要理由的。比如,蛮族说好给黄逸生送公主的……如今晋国已立,然而蛮族却迟迟没有那公主送来…当然,就算是送过来公主。黄逸生也会说南北军民一家亲。晋国和夏国夫妻也,夏国的也是晋国,然后还是要起兵伐蛮。至于理由则是南国帮助北国守住疆域和土地…………虞兴奋而又激动的离开了。朝堂上文武百官皆面色各异。黄逸生不以为意。他的目光太远,目标太高。远不是区区七千里江山变能满足的。之所以封那么多官,那么多爵位,那么多钱粮……实际上是因为黄逸生根本就不在乎这些蝇头小利。他的目光,不再是这南国七千里土地。他看到的江山,至少是一万里,十万里,百万里,千万里,亿万里大小的庞大神朝。那种一言可以封神,一言可以斩仙的神朝帝君。毕竟他前世可是统治诸多次元宇宙,控制海量大界的无涯帝君……因此,南国七千里江山在黄逸生的眼中,连一片小水洼都算不上。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无尽的星辰大海。……待到虞离开朝堂以后。黄逸生便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首先是查户口,编户齐民,做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其次则是强行迁民,迁往北方,去关外。关外有着无尽的草原大地,那里的土地富饶,资源充足。由于先前被蛮族占据,因此关外的无尽大地则是牧羊人的牧场。如今蛮族势衰,这些土地自然便成为了南国的大本营。黄逸生宣布了他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象一直深入南国君臣脑海。哪怕是打败了蛮族,只要蛮族能议和,过往的君臣都眉飞色舞的答应下来。没办法,蛮族太过残暴。不答应的话,君臣们便害怕蛮族鱼死网破。然而如今的新皇上用仙法和火器打败了蛮族不说,居然还要主动派兵出关,去攻打蛮族。大臣们已经够惊讶的了。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位新皇上攻打蛮族居然是派五百万的农民。大臣们都觉得新皇上已经疯了。他居然派出五百万拖家带口的农民,北上出关去攻打蛮族。大哥啊,蛮族虽羸弱,但他们的兵马族群都还在啊。你整五百万拖家带口的农民去送经验啊大臣们心里埋怨,私下里倒是窃笑。但朝堂上并没有胆敢公然提出反对之音。就这样,由晋国从上到下,文武百官们皆同意了伐夏的国策。北国蛮族是有名字的。而且蛮族也是一个草原诸国的一个笼称。实际上常年和南国作对的,只不过是靠近南国的蛮族夏国而已。伐夏。黄逸生郑重的写着国书。“夏国累欺邻陈,今吾晋立。不忍北国复现天下万民之血泪,且夏予女,其期已逾,女不至……夏欺陈,今复戏晋,国仇家恨,难以忘怀。朕顺天下万民之累世仇恨,决意与贵国决一死战……不日便发天军北上,与尔夏决一雌雄。”伐夏和移民是一体的。首先是关外土地太多,无人耕种。而关内土地虽多,人口膨胀太快,从而导致富者牵连阡陌,贫者却没有立锥之地。因此,黄逸生便决心普查人口,把没有土地的农民都送到关外去。农耕文明的传统,就是他们把地耕到哪,国境就会被推到哪。因为土地是不动产,只能子子孙孙的一辈辈代代相传。因此,农耕具有稳定性。然而草原上的游牧文明,却是今天在这块地上吃草放牧。等草吃完了,明天就不得不迁移换地方。所以大多数都游牧文明都是一阵风似的崛起,然后又是一阵风似的消散在苍茫古道上。迁民其实是有两个用处的。一来,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内的阶级矛盾。二来,为科技文明的传播减少了阻力。要知道,文明的前提就是要有足够的大量人口。如果一个国度都是守旧派,那么弘扬科技文明将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情。如果国度内的守旧派莫名其妙少了一半,那么终究有人会顶不住好奇心,然后接受科技文明的熏陶和洗礼。……待到一切的动员活动都准备好以后。来自南国五湖四海的农民们,他们拖家带口,带着牛马牲畜,鸡鸭禽鹅等。一共约摸五百万户。他们在帝国的诏令下,齐聚良渚(陈都)。良渚城外扎满了一个个密密麻麻的五花八门的帐篷。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们,都在缓缓等待出发的命令。这些农民得知了将要获得土地的消息,而且土地还是世袭的,甚至还不需要交租,自己能耕多少就是多少的那种。他们本来就是无立锥之地的佃农贫农,自然是对帝国新政抱着极大的欢迎态度。“快看,皇上出来了。”不知是谁惊呼了一句,竟然惹得人群一阵骚动。只见身穿江山社稷服的晋国皇帝,黄逸生。他居然头顶白色毛巾,手迁耕牛,还背负着犁具。黄逸生在万众瞩目下,缓缓的走出良渚城门。这座城门下,此刻每个人似乎都忘记了,曾永远的埋葬了一个帝王。面对无数的目光,黄逸生挺直腰杆,一手扶犁,一手牵牛,他沉稳的前行。目标北方,关外!“圣主!”不知是谁高呼了一句,随后人流宛若潮水般的涌了上来,齐刷刷的跪成一片。甚至有老农激动的抹眼泪。耕种是一个苦力活,可皇帝自己都下地耕种。他们这些苦哈哈的农民还有什么抱怨的呢旧时。每当阳春三月,天子都会亲自抚犁耕种。从而鼓励刺激天下万民。民以食为天。如今黄逸生的这套做派,显然大获成功。毕竟以前的皇帝都是在园林里自己随便糊弄两下,然后就是请一大帮佃户耕种皇田。哪有这种当着天下人的面,亲自抚犁牵牛的。显然,所有人都觉得新皇上牵牛抚犁,不忘农耕之艰难,实属天下表率。然而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黄逸生居然不是做作糊弄,他是真的走了。他带着五百万户农民北上出关而去。然后,就再也没有回过良渚。(本卷终章,这一卷叫在人间,下一卷则是执天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