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面对外敌的时候,常常没有作战意志,好多下军,经常是一触即溃。
简直就是干啥啥不行,祸害百姓第一名。
而陈贯认为,假若用了本地乡民为军,那就不一样了。
在他的设想中,本地乡民,都是本地人,肯定不会对父老乡党下黑手。
同时,他们熟悉地方,有保卫家乡桑梓的动力。
在面对外敌时,一定会力战不退。
真庙在听完陈贯的理论后,虽然认为非常有道理。
不过呢……
不切实际!
因为,假若招募本乡的乡民为军人守卫乡土。
问题确实能解决不少,但国家显然无法在庞大臃肿的禁军体制外,新招募这么多的兵额。
那样的话,财政会直接破产。
所以,若按照陈贯的办法来做事,就只能裁撤原有的禁军。
原有的禁军是这么好的裁撤的?
百万禁军,衣食所系!
惹毛了他们,恐怕他们就要拥立一个新官家了!
故此,在真庙时代‘土兵论’只是在士大夫之间流传,从未成为朝廷政策。
但是,当时间来到庆历年间,随着大宋禁军在西北三战三败,大败亏输。
恐慌之下,仁庙采纳了夏竦、韩琦等人的建议,将‘土兵论’重新捡了起来。
于是,建立新军,赐名:宣毅,于天下州郡要冲之地,广泛设置、招募士兵。
三月内,就募兵十万之多,组建两百八十八个宣毅军指挥!
而问题,就出在这里了!
因为是仓促组建,所以,各地宣毅军中可谓是鱼龙混杂,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
当年,震动大宋半壁江山,迄今依然是文彦博嘴上谈资的贝州王则之乱,就是弥勒教渗透贝州宣毅军后,借助宗教的力量,发动的兵士暴动。
按照屋千蟑理论,当宣毅军里出现一个王则的时候,就意味着,其他地方的宣毅军中,肯定隐藏着千千万万个王则。
仁庙虽然不知道屋千蟑的理论,但,他还是凭直觉认识到了各地宣毅军的危险。
所以,在王则之乱后,为了监视各地宣毅军。
仁庙开始将外戚、勋臣,派去各地,借助这些人来监视、弹压,以防出现新的王则。
这样做,虽然是防止了新的王则出现。
但也直接让仁庙,企图用宣毅军来代表驻泊禁军,弹压地方,充实军力的企图落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道理很简单――外戚、勋臣都是些什么人?
被圈养在大宋这个动物园里的猛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