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工人们的安全着想,李昭干脆办了一个采石行,将原本零散的采石工组织起来,配备了专门的医护人员,餐食和住宿也统一组织起来。
还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教大家如何安全使用爆破弹。
而碎石厂的体力要求就比混凝土砖厂的要求高多了,工作危险系数也高,宋清月就没让招童工。
但依旧在厂里办了学校,给这些成年的苦劳力从业者一个念书识字的机会。
教得都是简体字,会写一百个字的,有机会当组长,会写两百个字的有机会当班长,会写五百字的,有机会受资助系统学习做账,日后可以升级为厂里的管理人员,甚至是做账房。
有了这些鼓励,将近三分之一的工人每天都去参加清早的识字班,还有三分之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去听课,剩下三之一从不去听课的工人,有些是身体本就不太好,有些是上了年纪的,宋清月也不强求。
李昭学着宋清月在采石行也办了一个识字班。
这群跟石头打交道的工人都是最最吃苦耐劳的人,其中愿意在繁重的工作之余还坚持学习的,在精神上就是个比普通老百姓更坚毅的人。
这样的人,绝对是当兵的好苗子!
李昭很愿意提拔这样的人来新的火器营当兵。
他都想好了,一年之后,他会从这群工人中挑选晋中火器营的士兵,好好培养,定能培养出几个出色的军官来。
天启五年六月之后,太原府周围一百多个村庄里的昭月女校陆续开始招收学生。
女校的老师全部从王府的丫鬟里头选拔,她们去到这些乡间学校之后,需要身兼数职,识字、算数、生活卫生课全部由她们一人承担。为了鼓励村民将家中的女孩送来上学,学校依旧会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餐,所以老师还要负责学校的开支和采购。
与县里的昭月学校一样,宋清月会雇佣一位懂官话的本地人帮助老师们尽快适应。
住宿是早早安排好了,老师的宿舍一般就建在校舍后面。
条件肯定不如县城和府城里的昭月小学好的,工作量也大,一间学校就一个老师,需要管所有的事情,所以开始挺多丫鬟不大情愿,所以宋清月给她们开出了每月六两纹银的月钱,为期六年,在她们教出第一批学生之后,可以选择成绩好的学生,让其来太原参加王府的考试。只要通过测试,就可以被王府聘请为学校的新教师。
届时,这些丫鬟可以选择继续呆在原本的学校,也可以跟王府申请调回王府做事。
为了进一步鼓励村民送孩子来上课,宋清月还给每个校长下达了制作棉纱口罩的任务。
现在的设备还都很原始,碎石厂、水泥厂内的粉尘非常大,就算厂房中定期洒水,厂房内的粉尘量依旧是非常大的,长期在这些工厂工作大概率会得上尘肺病。
于是宋清月就想着给工人们配上口罩。
这年头少有家庭作坊或是工厂会生产棉纱这种布料,因而宋清月打算采购细棉线,由学生将细棉线制成结构比较松散的棉纱,再制作成口罩。
至于细棉线,她打算就从山西南部的运城盆地一带采购。
太原府附近的土地实在是不太适合种棉花。
而学校的学生们制作出来的口罩,宋清月也会按照统一的价格收购,也给这些女学生们增加一笔收入。
日后,宋清月还打算建更多厂子,给这些识字念书的女娃娃们更多就业机会。
经济基础决定家庭地位嘛。
当然,宋清月并未特意交待自家的丫鬟们给女娃娃们灌输男女平等的思想,因为她相信,只要不特意去教她们三从四德的东西,有些关于平等,关于自由的想法会自然而然地从她们有效的心灵里冒出来。
但她却是交代过当乡村校长的丫鬟们,如果女娃娃们在各自家里受了委屈,是可以去管一管的,特别是如果她们遭受了家庭暴力,她们可以跑来王府告状。
宋清月将“女娃娃援助会”会长的重担交给了凤九,一旦有人求助,就上门用暴力解决一下问题。
做了她昭月学校的学生,就是王府罩着的人了,谁也别想随便欺负。
另外,之前被宋清月从河里救上来的杜二丫,则被宋清月派去读书认字去了。她要求杜二丫今年年底之前学会书写五百个简体字,认识五百个繁体字。明年开始,她要这个二丫去当宣教员大队长,负责去各个乡村学校给女娃娃们办讲座,讲一讲自己从小到的凄惨遭遇,她要杜二丫告诉这些女孩子们,在面对什么样的情况的时候,女人也是可以反抗长辈,反抗命运的。
她要杜二丫告诉这些女孩子们,可以去哪里寻求帮助。
比如村里的、县城里的昭月小学。
晋王府的王妃娘娘会替她们做主。
截止到六月底,这批乡村小学报上了学生总数为八百七十一名,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学校只招了十个学生不到。
宋清月笑了笑,让王府橱子做了一大批核桃粽子糖出来,叫身边几个大丫鬟分别带上糖果去下面走一圈,慰问一下大家,顺便告诉一下大家别心急,日后肯定会慢慢多起来的。
至于男校,宋清月打算从各个工厂里选成绩拔尖的,重点培养起来,再叫他们去乡下办学校。
她实在是不想请那群接受过这个年代的儒学思想荼毒过的童生或是秀才来当先生,原因是这样她就没法子“夹带私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