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王(2),霸易霸也(3)。以为孔子之徒没,尊圣人者,孟氏而已。晚得扬雄书,益尊信孟氏(4),因雄书而孟氏益尊,则雄者亦圣人之徒欤!
圣人之道,不传于世。周之衰(5),好事者各以其说干时君(6),纷纷藉藉相乱(7),六经与百家之说错杂,然老师大儒犹在(8)。火于秦,黄、老于汉,其存而醇者(9),孟轲氏而止耳,扬雄氏而止耳。及得荀氏书,于是又知有荀氏者也,考其辞时若不粹,要其归(10),与孔子异者鲜矣(11),抑犹在轲、雄之间乎!
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12),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故诗、书、春秋无疵。余欲削荀氏之不合者,附于圣人之籍,亦孔子之志欤!
孟氏,醇乎醇(13)者也。苟与扬,大醇而小疵。
【注释】
(1)读荀子:读过荀子这部书后,发表自己的评论意见,因此标题作读荀子。
(2)王易王:儒家所谓王,是以“德”服人(不靠武力)而把中国统一起来的意思。王易王,是说统一中国并不难。
(3)霸易霸也:霸,同“伯”,儒家所谓霸业,是诸侯中领导人率领诸侯做互相救灾恤难和攘(打退)夷狄、尊王室等事的意义。儒家以为霸诸侯者的功业,比王天下者的功业要差一等,既然王易王,自然霸诸侯的事业更容易做了。
(4)晚得扬雄书,益尊信盂氏:晚,晚暮,后来。扬雄说:“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著书立说)而辟(驳斥和开除)之,廓如(形容广大)也。后之塞路者有矣,窃自比于孟子”(见法言吾子篇)。这是扬雄尊孟子的证明。
(5)周之衰:这里是指孔子逝世以后而言。
(6)好事者各以其说干时君:“好”字作“喜”字解释。好事者,喜事者。
如此称呼是对这类人不满的口吻。干,求。这句是说喜事的人想以自己的学说来请用于当时的君主,希望获得施行。
(7)纷纷藉藉相乱:纷纷,多。藉藉,同狼藉,形容纷乱的样子。
(8)然老师大儒犹在:指子夏、子贡等人,例如当时子夏居西河为魏文侯师,田子方学于子贡,吴起学于曾子等等。
(9)存而醇者:存,留存。醇,不杂水的酒;这里和纯字义同,作纯、不杂解。
(10)要其归:要,“约而言之”,综括大旨的意思。归,归宿。
(11)鲜矣:鲜,少,不多。鲜矣,是说很少有了,几乎没有了。
(12)笔削春秋:春秋原是鲁国的历史书,孔子对它做过一番加工,笔是沿用旧文照录不改,削是削去原文有所改定。
(13)醇乎醇:是说最为醇粹,没有一些渣滓,和“孝乎惟孝”、“神乎其神”等句法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