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盛帝在前期的时候,基本不怎么管事,官场也比较乱,但是到了后期,随着江启的地位越高,大家日子就好过了,尤其是在后期贺茂徳和杨烨相继倒台之后,江启坐上了首辅的位置,官场就开始慢慢变得清明了,至少在科考上面,绝对能做到公平公正。】
天幕上的女声吐槽道:【可能就是因为当年贺茂徳儿子参加科考,他一路搞贿赂,后来还自己去批阅儿子考卷,给儿子定分数,还扔江启的卷子,估计给江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江启可不就得整治这种乱象了。】
【来,让我们说谢谢贺大人。】
贺茂徳脸黑的跟锅底似的。
但是杨烨的也好不到哪去,毕竟未来大皇子没有登位,他自己和贺茂徳也是大哥别说二哥,全都倒台了。
他自认为是清流一派,但是天幕里直接把他老底都给掀了,他哪能高兴得起来,脸都丢尽了。
【大家也别觉得等江启上位再到他发挥作用要很长的时间,实际上并不是如此,江启这人是有名的少年天才,大乾朝第一位六元及第的大才子,当他考上状元的时候,其实才十三岁。】
这一下,大家都惊到了。
纵然很多百姓家里并没有供孩子读书,读书人在整个大乾百姓当中不能算太大,但没吃过猪肉不等于没见过猪跑啊,村子里或是在镇上,多多少少都存在那么一些认识的读书人,尤其是在考中之后,官差们敲锣打鼓的来报喜,有了功名,见到县令老爷都不用下跪,家里的人也不用去服役,不用交税。
这么多的好处,哪个人得了附近的人能不知道呢。
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见了读书人,那就是开口说话语气都要弱上几分。
几乎人人都对读书人抱有一种敬意。
所以读书到底有多难,大家才更清楚,有些人终其一生连个秀才都考不中,这种情况多得是。
否则的话,若是大多人只要读书就能考上,大家就算是砸锅卖铁,也得把家里的孩子送去读书。
一时间,大家都议论纷纷,“人家这孩子可太厉害了吧,十三岁就考中了呢。”
“我记得考试这事情没那么容易吧。”有的人听得都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认知了。
“当然不容易了,你没听人家天幕说了,那江大人可是少年天才,而且人家能把咱们大乾变成盛世,可想而知他有多厉害了。”
天才这种生物,虽然少,但也不是没有过,但是天才到江启这种程度的,还是少见。
甚至是前所未有。
一时间大家惊诧不已。
【考上状元之后,江启就被封为翰林院编修,之后一年就升了一级,在他十八岁的时候,江启就成了工部尚书,那可是六部尚书之一啊,人家这升官速度简直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闻所未闻,后面贺茂徳倒台,江启又成了户部尚书,再然后是首辅,那时候江启才三十多岁。】
【这个升官速度足以可见皇帝对他有多喜欢了。】
【江启是个比较理想化的人,换个意思就是说,他就是个理想中的读书人,希望上位者是明君,自己也当好臣子,辅佐皇帝一起让百姓们都过上好日子。而皇帝对江启的偏爱也就表现在这个地方,根据史料,只要是江启在皇帝身边的时候,或许是顾及江启的存在,皇帝处事都极为公道,很是考虑百姓们的疾苦。】
说到这,天幕里的女声笑道:【其实也能理解,据说江启长得可是很好看,从小就有仙童之称,这么一个好看才华横溢的少年天才,一心崇拜着你,觉得你是个好皇帝,为了满足你的心愿费心费力,那皇帝还好意思在人家面前做出一副副昏庸的样子吗?】
【人家永盛帝也是要面子的啊。】
【江启后来去修河道的那三年,皇帝是一个模样,后来江启修完河道回来了,皇帝又是另一个模样,足以见得江启对永盛帝的影响有多深。】
【江启自身很看不惯贪官污吏,他在京城的时候,京城的百姓若是有了冤屈,他也会暗中出手帮助,所以有江启在的时候,当官还是很好混的,尤其是到了后期他掌权越多,吏治就越清明。】
皇宫里,皇帝想了想,如果江启真的是天幕中所说的那样很崇敬他的话,说不定他还真的会像是天幕里那样,当然崇敬是一方面,也得要江启本身有能力才行。
但是他实在想象不到自己怎么会给人升官升得那么快,这个人在这期间到底是做了什么?
就算天幕说他如何对江启好,但皇帝也依旧对江启很是警惕,他不相信自己能那么信任一个人。
天幕上在说完大乾朝之后,就已经在继续说其他的了。
而现实中关于这些的影响还在继续,江家吴氏乐呵呵的说道:“这江大人可真是太出息了,也不知道是哪家的孩子能这么厉害。”
江老大也在附和着说话,“那可是十三岁的状元,说起来,好像也还没听说过有这么一个人。大壮你之前在学堂读书的时候有听说过这个江大人吗?”
全家都是村里的,平日里不怎么出去,消息不灵通。
但大壮先前是在镇上读书,都是读书人,指不定这方面的消息会听说过一些。
大壮摇摇头:“没听说过,可能人家还没开始考吧。”要是有这么一个厉害的人,他们夫子肯定会说起。
像是这种人物,名声的传播可不会受地域的限制,否管是哪里人,要是能出现,肯定会传的人尽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