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就这么回来了?”卫霁腿上坐着个还不会走的小娃娃,看着心情非常愉悦的孙大军师,不敢相信这么大的事情他们竟然会私底下拿主意,“义渠实力不弱,卫鞅师兄能行吗?”
“放心,你卫鞅师兄比你强。”孙伯灵戳戳闺女嫩生生的小脸,头也不抬继续道,“带兵打仗有太子驷,卫鞅出谋划策虽比不过师兄我,却也不能小巧,这么说吧,把他和庞涓放在一起,绝对是庞涓吃亏。”
卫霁笑了一声,玩笑似的说道,“师兄该不会想着让卫鞅师兄去义渠,然后你才好腾出手来对付庞涓吧?”
孙伯灵动作一顿,“瞎说什么大实话。”
卫霁惊了,“不是吧师兄,真让我说准了?”
“暂时不打,等公子虔把军中的蛀虫处理完了,才是真正和魏国开战的时候。”孙大军师动作轻柔的把宝贝闺女抱到自己腿上,一边逗她一边说道,“魏国这些年与秦国交战屡战屡败主力尽失,国内又有龙贾老将军和庞涓分庭抗礼,下一次再打,打的就是整个河西了。”
河西是秦国通往中原的门户,魏国占据河西就等于卡死了秦国通往中原的道路,所以秦卫两国之间的交往才那么费劲,好在秦国不缺粮食,如果国内缺粮,家门口又被恶霸邻居占着,那才是真的被卡死了脖子不能呼吸。
不管怎么说,河西越早拿回来越好,这是秦国进入中原的契机所在,如果连河西都拿不下来,还说什么意在天下?
至于庞涓,这么多年过去,那人在魏国蹉跎岁月,从当年的心高气傲到如今被迫低头,他看热闹看的开心,能活着看他受折腾比一刀子将人捅死痛快的多。
唔似乎有点恶毒,算了,那家伙爱怎样怎样,反正秦魏两国迟早会打起来,他们俩私下的矛盾不算什么。
“所以,师兄,卫鞅师兄打仗去了,政事谁来处理?”卫霁神色有些奇怪,有卫鞅在秦公还忙的脚不沾地,现在他们家师兄跑去打仗,秦公一个人干俩人的活,真的不会被气出好歹?
孙伯灵眨眨眼睛,“当然是该处理的人处理,政事和我有关系吗?”
“也是。”这人来秦国那么多年,除了当年被迫去老氏族家里找茬之外,说不管政务就真的什么也不管,和他们家老师一样快活的很。
孙大军师心情极好,他生来就是懒散的性子,能像现在这样媳妇孩子热炕头已经再满足不过,“你就安生在这里待着,要是想回家了就让人护送你回帝丘,放宽心,秦国就算没了卫鞅也依旧强悍。”
秦国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只卫鞅一人的功劳,他说的没错,该做的事情做完之后,离开似乎是最好的选择,就是这么离开实在委屈。
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在秦国干那么多年,到头来还被人诟病,是个人心里都会不满,活该秦公没竹简埋到抬不起头来。
卫霁将桌上的米糊糊端起来,用小勺一点一点喂到小孩儿口中,“也没担心,就是怕秦公撑不住再把卫鞅师兄给抓回来。”
“如果秦国的变法没有完成,把人抓回来还有可能,现在秦公还是想办法再提拔上来一个大良造吧。”孙伯灵小心扶着闺女,等小碗里的米糊糊下去一半后示意卫霁停下,“松花说一次喂小半碗就够,分量慢慢添。”
小娃娃的眼睛盯着米糊糊不放,似乎知道因为她爹的话小碗才离她越来越远,愤怒的挥着小手直接拍到了孙大军师脸上。
孙伯灵乐呵呵在闺女小脸儿上亲了一口,“这小暴脾气,长大后不担心被人欺负了。”
卫霁无奈的看着他们家师兄的傻模样,还受欺负,小家伙在秦国长大,又被一群长辈宠着,不长成个小霸王就是万幸,还被人欺负,师兄在秦国待这么多年,怎么还不了解秦国女子的性子?
卫鞅的随军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向着他的不向着他的都没想到堂堂大良造能走的这么干脆,咸阳城刚走上正轨大良造就被气走了,说出来总觉得有点不得劲。
人走的太利索,再计较就显得他们是小人之心,秦国正是招贤纳才的时候,可不能传出去坏名声。
于是乎,原本筹谋着准备给卫鞅挖大坑的老氏族们背后一合计,只能憋屈的收手不干,他们家君上已经愁到连找他们哭的时间都抽不出来,再闹下去等着他们的就是公子虔的刀子。
不管怎么说,目前咸阳城中一片平和,大臣们脸上无时无刻不挂着笑容,该做的事情完成的又快又好,能不在秦公面前转悠就不转悠,生怕一个不小心被逮住,然后气走大良造的罪名就被扣在他们身上了。
卫鞅之前一直忙于政务,并没有正经随军打过仗,但是没有人会觉得他不会打仗,鬼谷门下就算声名不显也不会没有本事,鬼谷子太过神秘,只带上鬼谷二字就会让人觉得不凡。
秦公有意让太子驷树立威望,秦国的公子不能没上过战场,义渠是秦国大患,不说能一举将义渠纳入秦国版图,能让他们不敢再骚扰秦国边境就是胜利。
太子驷调走了秦国半数精兵,有整个关中的粮草为后盾,这一仗打的是热血沸腾酣畅淋漓,义渠内部本就不稳,又有秦国前些年派去扰乱人心的细作,大军趁其自相残杀之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伐取义渠十五城,直接打到义渠王对秦俯首称臣。
如今的称臣不是以前那般上贡点东西就算完事儿,太子驷野心不小,区区十五座城没法让他满足,西北这么大一片优质牧场就在眼皮子底下,现在完全吞下有点困难,再过几年迟早会拿到手。
只有他自己的话处理义渠的事情有些困难,但是旁边有个卫鞅就不一样了,政事方面卫鞅在行,义渠既然已经称臣,那就先和秦国一样来场大变吧。
看秦国如今的强盛就知道,让秦国接受义渠内政对义渠来说百利而无一害。
义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