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内苑,金粟宫,主殿内。
晚膳后,贾祤哄着自家小儿去睡觉。贾祤本来沐浴一番,这会儿倒是没有太多的睡意。
时辰不算太晚,也不算太早。贾祤趁着没有睡意,她干脆在书房捣鼓起来。
李恒来时,不让人通传。于是他进来书房时就见着贾祤在绘画。
等着一幅小图玩成,贾祤停了笔。此时旁边传来皇帝的声音,他问道:“祤娘这是做什么?”
贾祤抬头,她瞧见进了书房内的皇帝。贾祤赶紧福礼。皇帝搀扶起对方。此时贾祤方才笑着回话,她说道:“好叫皇上知晓,臣妾闲着无事替小十一做的识字图。”
“识字图。”李恒呢喃一回。
“小儿识字时,有图才有趣。臣妾只把常用的一千字挑出来,准备慢慢做了识字图。等着来年烨哥儿年满三周岁后就可能替他起蒙。到时候他一边学识字,一边学算数。”贾祤的眼中,小儿的文化课自然不能落下。哪怕没有进式的进学,这也可以提前的备上。
“如此等着小十一年满七周岁,他在正式的进学习武时,他已经识得常用千字,懂一些基本的算学。”贾祤对于小朋友的规划就是如此。
常用字小朋友懂了,后面进学的难度就减少。至于学得更深,贾祤倒不强求。反正真正的进学后,皇家的师傅们又不是摆设。皇帝也盯着皇子们的教育问题。贾祤到时候也能少插手一点,也省心一点。
“确实有趣。”李恒拿过这识字图,发现有图有字,这倒有趣。当然更有趣的这些图里也穿插着小故事。
“祤娘下了功夫啊。”
()李恒感慨。
“臣妾用心全为小十一,他乃臣妾十月怀胎的亲骨肉。臣妾不用心,那也不成的。”贾祤眼中,她为亲儿子真的尽力了。
小故事不全是编撰。贾祤结合历朝历代的青史,再加上一些民间传闻。两两相合之后,这些小故事才会登场记录上。
在贾祤看来,她的亲儿子李烨字要识,算学得会,同时还不能死读书。人知史,方明理。
这历史是什么?就是传承。
列代关于字的故事,只要串连好,按着朝代的划分,从远古到近古,从古至今的一一安排上。
楚王李烨这一位小朋友可以听一个乐子。有趣又简单,这是贾祤追求的。
“小十一有你这等亲娘,乃他福份。祤娘,朕瞧着这识字图做的好。”李恒夸赞一回。
“皇上觉得好,臣妾心头就好生的欢喜。您夸了,臣妾就厚一回脸皮的受领下。”贾祤笑着回话道。
“这等夸赞,你本当得。”李恒有些舍不得拉下手头的识字图。
李恒简单的看一看,上面的故事真的只是故事吗?
在李恒看来,那更像是简化版本的青史。
贾祤懂得读史明理,这一个道理李恒这一位帝王当然更懂得。
在这一刻,李恒有一点懂得前世的那一位楚高祖如何就是办事有章法。这肯定是青史读多了。
人学史,只要读懂了,读透了。青史为鉴,再笨的人也笨不到哪里去。
斑斑史书,人犯的错处有哪一些,只要肯改,就一定有法子改正。当然纯粹是看人是不是想改正。
如果贾祤知道皇帝的意思,她得说一句。人类在青史之上学会的,就是什么都是必然与偶然。
在同一个坑里踩了无数次,人类学会的,就是什么也没有学会。
因为坑在那儿,依然有无数人前扑后继的踩下去。
就像是商贾的贪婪,前世后世有区别吗?
都说资本追逐利益。此乃私心,永恒不变。古今中外,概莫例外。
远古之时,部落有头人。封建之时,王国有王公贵族。便是再往后,依然有资本家,有人上人。
生产力在进步,貌似有了改变,又好像一些根本的东西从来没有变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