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好景不长,郭逵娃被人举报吃了牢饭,直到去年才放回来。
“你们聊,我先去供销社……”
见丈夫碰到熟人聊天,兰花打声招呼,跟着扭身离开。
“满银,你家现在还收葵花籽不收?”
“收,当然收,只要质量好就行。怎么了,逵哥有门路?”王满银笑着回答。
对方既然问这话,肯定是有想法的。
“我回来没啥事儿,对种地也不感兴趣,就想倒腾粮食挣几个钱。你要收的话,以后可以给你供货。另外,我还盘算着今年将自家几亩地全部种上向日葵,收入肯定比种玉米高!”郭逵娃姿态放的很低。
时过境迁,他知道自己现在和王满银已经没有可比性了。
不过在对方身上,郭逵娃更看到机会。
“逵哥好眼光,种葵花收入绝对高!”王满银点头表示赞同。
同时,他心里也有些感慨。这个时代不缺少机会,就看你有没有眼光,敢不敢做事。
很多农民种地非常勤劳,却只知道埋头苦干,从来没有考虑过投入产出的问题。
石圪节公社的庄稼一般是两年三熟,只有极少部分田地勉强能够做到一年两熟。
所谓两年三熟,第一年秋季种上冬小麦或者油菜,等第二年初夏收获。然后在种上玉米、糜子、红薯等作物,到深秋临冬的时候收割。
这个时候,一般田里已经开始上冻,只能休耕几个月,来年再种春庄稼……
如此,周而复始。
至于一年两熟,一般是川地里进行套种。比如小麦田留出空隙,春末夏初时种上其他庄稼。这样操作起来比较麻烦,但亩产收益要高一点。
王满银种十几年地,对田地里的收入账算的很明白。
就按最好的一年两熟计算,一茬麦子,套种一茬玉米,两种农作物总产量加起来能有一千斤。
目前粮食尚未放开,原则上只能卖粮站。小麦统购价一斤一毛六,玉米一斤一毛三。算下来,一亩地总收入在一百五十块钱左右。
这还是风调雨顺的年成,如果遇到干旱,连一百块都达不到。
当然,现在市面上已经有贩子偷偷收购粮食,价格给的更高一些。不过公社对粮食管理仍然比较严格,如果发现还是直接拉到粮库收购的。
就算卖给贩子,一亩地一年总收入也不过两百块……这还是上好川地的收成。
至于种地的投入……现在人人都知道,要想庄稼高产,土粪根本不顶事儿,必须买肥料。
一亩地两季最少要用一包肥料。
供销社里,一包一百斤的尿素二十八块钱,碳铵十块钱。
另外还要投入种子和人工成本。
尤其是人工成本,根本没办法细算。从种到收,基本上天天需要在地里忙碌。
最后则是交公粮和提留款……
这些通通算下来,一亩地净利润甚至连十块钱都不到。
所以王满银一直觉得,种地时应该转变思路,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收入。可惜村里人好像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反倒郭逵娃刚回来没多久,已经意识到这其中的商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