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寿结束后宫泰向大妞提亲,大妞同意了,沈原给大妞一万两银子的陪嫁,宫蟾也搬到了沈原的宅邸,宫泰几次劝说都没效果,他只道“当初祖父已经把我逐出宫家,小叔,你不能不听祖父的话,以前本就是我厚脸皮,现在我也该离开了。”
如今宫蟾也有官职在身,加上他和沈原已经成亲,宫泰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离开。
对于宫蟾来讲,住在沈原这里反而让他不用睹物伤感。
沈原就在筹备皇家仪仗学校,成立的不动声色,杨林成了名义校长,沈原就是执行校长,一些基本规矩也都一一订立,比如历届名誉校长只能是皇帝。
学校当然不会只开训练课,基础认字写画算数等等都有,宫蟾帮了不少忙,替沈原查漏补缺,制定规章制度,还问她,“虽然这笔费用是陛下内库出,最好也有自己的营生,专门供应学校开支,这样也便于管理。”
沈原倒是有好些赚钱的点子,但是都不宜用在军校筹齐费用上,最后还是杨林划了两个皇庄,规定产出全部用于皇家仪仗学校。
沈原只要把两个皇庄经营好就行,这个她在行,多元化种植养殖,加上暖棚菜蔬,再弄上些桃园梅园,应季设下游园会,自会有人前来捧场,皇庄的产出进行加工包装,再弄些铺子专门卖皇庄产出,肯定有人愿意掏钱购买。
接着沈原想到大天朝的文艺部队,作为宣传是个极好的手段,那些退役的仪仗兵就能转去宣传文艺队,不需要太好的唱歌跳舞技能,也不用弱柳扶风的舞姿,只要看起来精神,蓬勃富有朝气就行。
第一支宣传队出现时谁都没放在心上,沈原拿出去试点了一下,第一次就替杨林惹来一桩告御状的案子。
宣传队没半点错处,沈原就是把一些朝廷税收政策编成朗朗上口的歌,然后去地方上试着传唱,当地官府没发现这件事的厉害程度,就都没阻止。
百姓虽然愚昧,其中也有灵秀的人,大家一开始都是抱着好奇的态度当看免费戏,后来有人一听就不对了,既然朝廷针对老百姓的税收只有你们唱的那些,那我们减衣缩食甚至卖儿卖女多交的税收是怎么回事?
有人就拉着宣传队询问,宣传队的人此次出来也是做了大功课,于是就能斩钉截铁的告诉老百姓,“针对老百姓的税务就是这些,朝廷再没收过别的。”
于是事情闹大发了,百姓去衙门质问,衙门当然不理会,甚至还锁拿了不少人,然后惹起民怒,就有人上京告了御状。
这件事就被撕开了口子。杨林这时候才发现宣传队的巨大作用,这是他查看天下的眼耳口鼻!是他可以了解地方部门掌控地方官员的一支劲旅啊,比巡查御史都好用!
然后朝中大臣们才发现泉侯有多‘阴险’,明着是弄一些粗鄙的歌舞,实际上就是替陛下培养了一大群的巡查使,地方上敢于欺上瞒下的事明显就少了,他们再也不敢了。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此刻沈原还在筹办学校,朝中大臣们果然没一个开口阻拦,首先就是仪仗队的表现很惊艳,再挑剔的人都不能说一句不好,接着这个皇家学院是陛下私库出钱,也就算不得劳民伤财。
就只一点,仪仗队有了编制,隶属禁卫军分支,这是杨林给仪仗队新弄出来的职位,这让有些官员嘀咕了几句,不过无关痛痒。
随着时间推移,大多数人都认为仪仗队不过是个花架子,陛下高兴就行,反正人数又不多,花的也是陛下的钱,这个观念直到杨林晚年,他的大皇子造反才被打破。
杨林的皇后因为父亲的原因一直不被杨林喜欢,同样是皇后所出的孩子也被杨林厌弃。
大皇子长大成人后杨林指了一个封地想把儿子打发过去,一直忍辱偷生的大皇子就造反了,他挑的时机巧妙,趁着宫内防守薄弱,只有那些花瓶仪仗队的人在,他就发动了叛变。
谁知道,一直以为的花瓶们从木刀中抽出钢刀,把叛军进行了无情的碾压,大皇子自刎而亡,这时候朝臣们才发现他们大错特错。
仪仗队根本就不是花瓶,而是陛下的秘密武器,他们的战斗力高的吓人,大家再次关注皇家仪仗学校时才发现,不知不觉间,这个学校早就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学校里教的有些东西在不少大臣看来是下里巴人才接触地,什么作物的生长啦,家畜的饲养啦,如何从一根丝变成一件锦袍啦,如何从一粒米变成一餐饭,不同阶级的人如何生活,乞丐又是怎么来的等等。
这些其实只针对权贵高门的学子。
剩下还有不少军事课程。
京中不少贵族子弟都在这里学习过,皇家公主和皇子几乎人人都在里面待过,时间不长,只一到两年,也不耽误他们学其他。
这段时间都是‘军训’时间,这些贵人子弟的生活全都要自己来,下人一个不许带,只厚重外衣有人清洗,里衣什么的还得自己洗,连饭碗也是自己洗。
刚开始这些天之骄子们个个叫苦不迭,使出浑身解数想逃走,偏又逃不了,三个月后这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娇气孩子们个个都会打理自己生活了,也习惯了学校的日子。
他们终于明白,他们这种日子不过是一段时间,这天下还有许多人连这种日子都是奢望。而且学校把这些人拧在了一起,他们都是‘战友’。
学校有一个铁一般的宗旨,那就是效忠且只效忠于一人,那就是皇帝,哪怕是太子,他们都不鸟,他们眼里只认皇帝。
皇帝当然喜欢这种学生,太子哪怕心里不喜,等他上了台,也就只剩下喜欢了,且绝对不会变更这条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