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报纸,要求严格,所费的人力物力极大,但偏偏收益不高。
毕竟在这个年代,这类群体是少数人。
为了盈利,《大公报》还开设了日报和月报,日报主要是针对各种新闻,城内城外,大大小小各种消息。
而月报登的就是一些文章,诗歌和了。
月报一月一期,时间长,但份量足。一期有十多页,涵盖的内容丰富有趣,深受百姓们喜欢。
李文谨作为周报的主编,其实和日报月报互不干涉,这次也是月报的主编拜托他,说是看了安西的文章,觉得非常有趣又有新意,请他代为引荐,希望安西也能在月报上投几篇稿。
李文谨觉得这不是坏事,就找到了安西。
安西想了想,也就答应了,反正多写两篇,也不过就是一下午的事。
这期间,两孩子的三叔方文海来了北平。
他一来,就给安西送了重礼,并顺便请求在安西这里住下。
安西想了想,没有拒绝,两个孩子需要和三叔相处,住下更方便一点。
晚上,他让李嫂子多做了一些菜,给方文海接风洗尘。
方文海是个很健谈的人,三两句不离生意经,但不让人讨厌。他说话很有分寸,即便在说生意上的事,也说的很有趣。
安西对于做生意,有着自己的理解,前世当了一辈子的总裁,对此可谓是了解深刻。
虽然民国和现代的环境不一样,他们经营过的业务也差距甚大,但做生意嘛,其实还是和人有关。
而从古至今,商人追求利益的核心是不变的,手段也都是那些,后世可能更精化了,但说到精髓,其实还都是那一套。
因而,安西和方文海谈的很高兴。
方文海简直要把安西引为毕生知己了,“安先生,没想到您学识渊博,对做生意都精通啊,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古人诚不欺我!遇到先生真是我幸啊!来来来,我敬先生一杯。”
安西笑着和他碰了一杯。
“安先生,不知道你有没有做生意的意图,我们可以合作,先生有想法有技术,我有人脉有场地,我们合作,一定可以大赚特赚。”
方文海突然萌生拉安西入伙的念头,并且越想越觉得可行。
安西笑而不语,动心了就好。
没错,安西就是故意的。
他故意在方文海面前展现自己的生意天赋,展现他对技术的了解。一切都是为了引方文海入套。
方大伯还在的时候,他就有这个想法了。
方文海是他能接触到,有生意头脑,家里在官场有人脉,为人又比较诚信的合作方。
再加上,他们还有两个孩子作为纽带,关系总比外人来的亲密一点。
既然来了这个时代,安西总想做点什么,资料提供了,药品也给了一些,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只要学过历史就明白,这时候,红党过的有多艰难。
安西想着,如果可以,就多为他们提供一些资金,或者人才。
资金比较简单,找个靠谱的合作人,一起做生意赚钱,赚到的钱,再偷偷提供给他们就是了。
反倒是人才方面比较困难,培养人才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成功的,而且他还得悄悄进行,不能让人觉察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