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标现场
“安南?”
沈夫人听的一头雾水,一个无关紧要的边境小国有何可疑,在自己相公眼里竟成关键所在?
等等,依女儿梦中所见,大女婿死在第一次出征安南途中。
姓段的因为三征安南得以平步青云。
老爷也是因劝阻第三次出征安南,不被纳谏愤而辞官归隐。
先前不觉,如今仔细思量,安南好似浮于水上的冰山,旁人看见浮在水面一角,却看不见深藏水下的庞大身影。
沈相爷身处朝堂,看的更为深远。
按女儿梦中所说,发兵征讨的缘由是因安南新王的国书里言语不敬,惹怒当今圣上,引得群臣激奋,齐声讨伐。
可藩邦属国本非我族类,用词用典出错之事常有,不过让朝堂上下多份嘲笑蛮夷无知的笑料。
要错到怒而兴兵的地步,除非那封国书是指着圣上鼻子叫骂的讨伐檄文。可这样国书早在鸿胪寺便会被人拦下,根本不会有呈送御览的机会。
这出兵的理由不对,应该是用来糊弄世人。真正激怒圣上应该另有原因,而且是一个让朝庭上下忌讳颇深,根本不能明示世人的原由。
朝中大臣们的反应更是奇怪。
朝中大臣中是什么样子?武将们欲靠军功荫妻封子,赞同出兵还能说得通。
可文官呢,为了给已逝老臣身后名的字号上是用忠、义、敬、仁哪一个,他们都要咬文嚼字争相上书,各自掰扯一大通有的没的的理由。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兵事从来不可轻动,大燕对已臣服自己的属国慢来用怀柔之策。内王外仁,不战而屈人之策,方显仁者无敌的圣贤教诲。
有以上种种理由,朝中文官哪怕是为搏名利也该做做样子,上书进言劝阻此事。
在女儿梦境中,的认定安南其罪当诛,必派王师讨伐。
一个边境小国凭什么激怒了圣上,还让朝庭上下闭口不谈其真正罪名,只异口同声的赞同出兵,其中原由纵是沈相爷,一时半会也参悟不透。
对于
以上异常沈相爷放在心里,打算回到朝堂,仔细得查寻比对南边送来的奏报折子,开口时只话家常:
“夫人知道我的性子,虽有为天下苍生请命之心,更加重视是自己家人。
上书劝阻,为民请命之举应有之义。可上书时机不对,真要劝阻便该在第一次出征前时便该上书,而不是等到朝庭损兵折将,征讨安南已势成骑虎,再试图螳臂当车。
这中间大有蹊跷。
朝庭上下对于第一次讨征安南也很轻视,夫人也知咱们家大女婿是什么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竟也趁机调到军中刷军功去。
凭我与大女婿他爹的面子,我家女婿必会被安排在重兵保护的所在,刧死在征讨途安南途中,此事亦很可疑。
至于那姓段的,没了三征安南的战事,一个破落的勋贵子弟压根没有翻身的机会。
所以,讨代安南那场战事才是一切关键所在。想必嘉仪在梦中也更多的关注自己家人,对安南的事只会草草带过,咱们且细细询问一番,想来应有收获。”
沈夫人点头,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