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河村往熟溪河下游行船十里地便到了林庄,林庄再往下行二十几里才是五仪县城。
五仪山周围有好几十个村庄,林庄绝对是最特别的一个,特别到不罗列个一二三,感觉都介绍不清楚。
第一:林庄是个聚族而居的村庄,村里大部份男丁都姓林。
好吧……,这点其实算不上特别。
大魏聚族而居的村庄太多,上河村这种姓氏杂到,四十五户人家,男丁有四十六个姓的村庄才比较非主流。
第二:五仪林氏在大魏官场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林氏一族据说是汉末时为了躲避战乱,从长安迁至五仪县。
家族起起落落过几回,至大魏开国初期时,林家说是以耕读传家,其实和普通农户已经没有多大区别,有的人还在咬牙坚持走功名路,有的却已经放弃了。
五仪林氏真正崛起是从建文六年开始,——那一年林家嫡支“方”字辈子孙林方旭,以十五岁的年纪连中小三元,接下来又连中大三元。
年仅十七的少年郎成了前无古人,后不知道有没有来者的六首状元,从此开启传奇的一生。
先是主张开市舶,增商税,让穷得国库里耗子都呆不住的大魏朝廷彻底富裕起来。
接着又推行改土归流,从根本上解决了西南等地土司作乱,蛮夷不遵守法度,随意抢劫汉人村庄的现象。
建文末年,刚满不惑的林方旭入文渊阁,历经三朝后,年过花甲的林首相依然像泰山一般压在百官头上,便是如今年轻的泰安帝也得尊其一声相爷。
一个家族的崛起当然不可能只依靠一人,事实上从林方旭开始,林家便像是祖坟突然开始冒青烟一样,陆续出了十来位进士。
“方”字辈过后是“修”字辈,“修”字辈最出息的子孙是林方旭的亲侄子——林修皓,如今已经做到了正二品右都御史,还在为进内阁而努力。
‘修’字辈过后是“景”字辈,最出息的应该就是那位穿越同行,——端华公子林景和,十五岁连中小三元,现在十八岁,据说明年准备参加乡试,冲击大三元,继承他爷爷当初的荣光。
这是一个正处于辉煌时期的家族,杨歆这辈子似乎也能沾一些光,毕竟他养姆林修岚也是林庄人,虽然只是旁得不能再旁的……旁支。
杨歆对宗族力量的体会,最开始也是从养姆的经历中得来。
林修岚是家中独子,父亲有举人功名,十七岁嫁与父亲好友之子。
二十岁时,父姆意外双双离世,没有了嫡亲靠山,婆母便以绵延子嗣为由,不断给丈夫纳妾室。
二十五岁时,为了图谋林修岚的嫁妆,丈夫竟想将宠妾的儿子记在无子的林修岚名下。
林修岚跟那宠妾历来不对付,怎么可能同意!
受不得闲气的林修岚,当即便回了林家庄,请宗族出头,最后强势和离,林修岚的嫁妆更是一针一线都在林氏宗族的干涉下带了回来,便是花出去的现银也逼着那家人给添补齐全了。
古代讲究同气连枝,背靠家族的人总是要更有底气一些,更何况还是个如此牛逼的家族!
接下来再介绍五仪林家第三个特别之处:林氏嫡支(此处“嫡支”划重点)有钱,非常有钱,在整个大魏也是排得上号的巨富。
五仪山有五座山峰,前四峰雄奇险峻,高擎天空,隔着一大峡谷的最后一峰却低矮很多,名曰拇指峰,又叫拇指坡,山坡缓缓而下,长年山岚弥漫,风清气润。
拇指坡顶地形开阔,土质特殊,生长着大魏独一无二的茶种——金丝茶,炒制后千两银子一斤。
早在四十多年前,整个拇指坡就已经被林氏嫡支买下,但林氏嫡支成为巨富却不是靠着金丝茶,毕竟这玩意儿产量不高,每年一多半还要作为贡品,敬献给皇帝。
林家真正富起来,大约也是从林方旭中了六首状元开始,林方旭的兄长林方勤善于经营投资,借着朝中有兄弟的便利,在市舶会初开的时候利用金丝茶狠狠赚了一笔,并以此为资本,做起了海贸生意。
林方勤如今已七十多岁,早就退居二线,杨歆小时候跟着姆父去林庄拜年时,还见过他老人家坐在祠堂门口的槐树下,穿着棉布衣裳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