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白天杀了人,晚上就出去埋尸,因为出于对尸体和死者的恐惧,凶手一秒钟都不愿跟尸体多待,这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
我记得以前有个自首的案例,凶手杀完人,没过多久就自首了,纯粹因为体力和心理素质不行。
想把人运到屋外埋了,弄不动,想把人肢解了,一块块弄出去,拿着刀又下不去手。
在屋里跟尸体大眼瞪小眼,没多会儿就快被逼疯了。
打电话自首,哭着求警察赶紧来,被带走的时候,抱着刑警不撒手,说什么看见鬼了,鬼围着他问为啥要下那么狠的手……
而且,这还是预谋杀人呢。
反正,心理压力大着呢。”
“可是咱们这位凶手一点不怕的,跟尸体已经相处8个月了,而且可能还要继续相处下去。”吴端道。
“是啊,这说明什么?”
“请把你循循善诱的表情收一下,我不是小学生!”吴端抗议。
“我忘了,你是小吴老师。”闫思弦露出一个揶揄的笑,还吹了下口哨。
“啧啧,街头小混混那套你也会。”
闫思弦挑了下眉,“谁小时候还没叛逆过呢。”
“我错了,我就不该跟你扯淡,继续说案子。”吴端正色道:“……其实原因已经明了了。凶手和被害人关系特殊,特殊到……”
吴端想了好几个形容词,都觉得不满意,只好选了一个最实在的说法。
“……特殊到,即便看着对方的尸体,也不会觉得恐惧,就像……像是……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亲人去世,操办丧事,近亲属看着尸体,往往不会害怕,因为太熟悉,太悲痛,悲痛已经淹没了其它情绪。
还有特别亲密的夫妻、恋人之间。那种扑到尸体上痛哭的,甚至想要随对方而去的……
我们要找的凶手,对死者应该也怀有这样的感情吧。
当然了,那种根本不知道恐惧为何物的反社会型人格,暂先不考虑吧。要真是那样,万一再碰上陌生人无差别作案,可就难办了。”
闫思弦点头,“我赞同,把亲密对象或者近亲属作案的可能性查到黑,查无可查了,再考虑那个吧。”
讨论有了结果,吴端原本高涨的情绪却又低沉下来。
“可是,这推测,笼统,眼下又派不上用场……”
“有所准备总是好的。”闫思弦道:“老大,你也太心急了。”
一路再没什么话,两人回家,匆匆吃了饭,各自看了一会儿案宗,早早睡去。
临回房间,闫思弦还跟吴端开玩笑:“吴队,你不会又要彻夜不眠了吧,咱可有点出息,拿出点泰山崩于前……”
吴端打了个哈欠,“少废话,早点儿睡,明天和老魏他们一块儿走访去。”
说完,他回屋,关了房门。
第二天,起了个大早的吴端左等右等,不见闫思弦起来。
在他卧室门口徘徊了几趟,终究没敲门,只轻轻推开门看了一眼。
闫思弦还在熟睡,只露出个后脑勺。
床上散乱地堆着案宗、心理学书籍、平板电脑,以及一些应该是笔记的单页纸。
叮嘱吴端早睡的人,自己倒是熬了个大夜。
吴端想了想,决定不去叫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