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凡心中一暖,知他是为了特意等自己出关才开始凝丹,为的就是让自己感知,增加凝丹的经验。
之后文耕良不再多说,在交待了凝丹的时间、地址,以及注意事项后转身离开。
而岳凡四下看了看,便凌空踏步来到一处山顶,找到一块巨石,盘膝而坐,思考自身外罡。
作为一种
罡气离休,与天地元气契合而产生的一种形象,它根据功法本身特性,展现的形象各不相同,就比如文耕良就是以树根作为外罡形象。
这种形象上的不同,实际上是因为不同元气结构所造就,而自己外罡是何形象,思索中,岳凡心中已有了答案。
既然是以躯体为形,以元气变化为体,尽揽天地变化,那何不以元气变化,反推出已身之形?
如今自己以本身元气结构,演化出碧波功、青木功、厚土功、暴炎功、冰火功、枯荣功、电磁功七功,这七种功法各代表不同元气结构。
若罡气从体表扩散,反以七种功法对应的天地元气凝聚出自身部分形体,岂不是一种“以元气变化为体,尽揽天地变化”?
甚至以后修行更多功法,将不同功法结合,外罡所展现的形象更加真实,说不定有一天自己真能直接将天地元气凝聚出一副与自身相同的躯体。
而这种方法所凝聚的外罡,能充分发挥自己浑厚的元力,且随着功法越多,越不受元气生灭相克。同时到这一步,功法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外罡威力大小,而非以前增加功法,顶多是增加元力。
思索间,岳凡难免心潮澎湃,索性运转周身元力,体表罡气自然扩散,与天地间各种元气契合,顺着本身元力最合适的结构,一个七丈高,体表半透明的巨人悄然出现。
岳凡位于巨人腹部,他的感知随
着元力延申,能够感知巨人种种,心中一动,巨人抬起右手,霎时间山间掀起强风,吹得树梢呼呼作响。
下丹田元力快速涌出,他从未感到自己元力是如此稀薄,仅仅一柱香的时间,体内元力几近干涸,不得不切断元力供给。
当他再次盘膝坐下,默默恢复元力,想起刚才那种几欲打爆一切的状态,当然,那是一虚幻的感觉,但无疑说明那种状态的强大。
可以自己元力难以支撑那种上状态,岳凡不免遗憾,转而思索起外罡的常规用法。
完全展示外罡形象太过耗费无力,若仅凝聚部分,想必能在发挥威力的同时不太耗元力,而将罡气外放的范围缩小,消耗的元力减少,应该能长时间维持这种状态。
刚才七丈高的人形轮廓,大概是自己如今所能发挥的最终威力,但极耗元力。若将外扩罡气缩小,外罡人型轮廓缩小为两三丈高,这样消耗的元力应该能小很多,足以应付长时间的战斗。
但缩小的完整外罡形象发挥的元力上限会受限制,不如单凝聚部分肢体,如三丈长的手臂,这样在挥击之时发挥的威力接近完成外罡的挥臂。
但这种残缺外罡形象本身结构不稳,仅仅能发挥一两招就会自行扩散,不如缩小的完整外罡人形那样稳定,只要元力足够,就能一直维持。
岳凡摸索着外罡的运用之法,渴的时候就喝些露水,吃些野果,到最后
凝聚出两丈多高的外罡形象自由活动,这也是他如今找到的自身元力难长期维持的一种状态。
当然,在战斗状态下这种状态同样难以长久维持,好在自身修行的功法够多,足够适应不同环境的外罡施展,这种状态算是比较稳定。
在掌握外罡后,岳凡似乎也掌握到了元力的另一种用法,而这种手段虽说不适应战斗,但唬人倒是很有一套。
将罡气散开,介入外罡将凝示凝时的状态,此时元力在罡气的结构下干扰天地元气,便能做出一些在常人看来匪夷所思的手段。
比如只是喝气成云、呼风唤雨、引木成火、引动雷霆……
只要有相应环境,再稍加引导,这些手段自然手到擒来,若自身元力再强些,功法境界再深些,更深层的天地元气被引动,所造成的影响将会更大。
此时岳凡意识到,自身如今似乎跨越了一个重要的阶段,以前感知天地元气,模仿、理解、学习,如今自己以已身元力影响天地元气。
当然,这并非是说以前自己打出的劲力就不能影响天地元气,只是那时各种掌力剑气,皆是凝聚自身元力,以做到在天地元气中不会被轻易冲毁。
现在现在运转周身元力,所成罡气扩展开来,已开始从天地元气流转的结构上尝试引导转化,为我所用,跟以前比就是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区别。
他如今以己身元力引动天地元气,玩得是不亦
乐乎,渐渐的忘记时间,直到头顶大片乌云汇聚,浓重的乌云将天遮得天昏地暗,好似到了晚上。
感知明显暗下来的光线,岳凡回过神来,略一思索,发现三天时间已过。
要不是这突然出现的乌云,自己可就真的错过了文耕良师兄凝丹的日子,岳凡当即起身,看了眼方向,向文耕良凝丹的地方赶去。